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国企变迁中的劳动关系研究

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国企变迁中的劳动关系研究

  • 字数: 23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郑庆杰
  • 商品条码: 978751617342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自近现代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以来,资本的兴 起,彻底改变了既往的社会形态和制度规则。劳动和 资本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研究领域的重 要议题。自马克思以来,诸多学者认为,无论是从自 由资本主义阶段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还是当下的全 球化时代,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关系始终呈现一种二元 关系。他们所努力探索并想回答的一个问题是,究竟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是否还存在阶级抗争?如果没 有,那么在资本主义生产领域发生了什么?郑庆杰编 著的《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国企变迁中的劳动关 系研究》认为中国社会的劳动关系有其独特的发展轨 迹,因此,笔者将沿着上述学者关于资本与劳动之间 生产政治分析的研究进路,继续考察在中国国企的历 史变迁中,身份认同与国企生产政治的关系形态及其 互动、变迁机制,并探寻中国社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的可行性机制和路径。 本研究选择工人身份认同这一颇具主体性的研究 视角,分别对改革之前、改革初期、全面改革(全蕊 市场化阶段)、改制后民营企业等几个阶段的工厂生 产领域中,劳动和资本(国家资本)之间生产政治的 表现方式、互动关系、变迁机制以及生产政体的形态 进行了分析。并考察既被建构又被工人主体感知并赋 予意义的身份认同,如何在稳定的时候影响了生产政 治关系;在身份认同日渐散落、背离、并寻求重构新 认同的过程中,工人及群体的行动又如何推动了生产 政治和劳动关系的变迁。
作者简介
郑庆杰,男,1975年生,山东济南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国家重点学科),社会学博士,现任教于赣南师范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赣州市客家联谊会常务理事,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5项。在《社会》、《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参编《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教材。曾获“费孝通学术奖学金”,并获2010年、2011年、2014年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研究领域:社会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工作社会学、发展社会学。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国内外文献述评 三 研究设计 第二章 身份认同的缘起与生产政治的构型(1949—1978) 一 国家—单位:直接控制与建构性力量 二 工资福利、合同与劳动过程 三 身份认同与群际差异:工人群体一其他群体 四 小结 第三章 身份认同的延续与生产政治的初变(1978—1992) 一 向市场迈进:宏观制度变革与改革实践 二 劳动过程、工资、合同与福利 三 身份认同与群际分化 四 小结 第四章 身份认同的背离与生产政治的转换(1992—2009) 一 全面市场化改革与国家的隐而不退 二 工资、福利、劳动合同与劳动过程 三 身份认同与群际分化:背离与建构 四 小结 第五章 改制后工人的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2003—2009) 一 国家退场与市场契约 二 工资、福利、合同与劳动过程 三 身份认同的建构与群际差异的形成 四 小结 第六章 工人可能成为谁:寻求新认同与生产政治变迁 一 身份修辞的转换与身份认同的散落 二 群际差异和群际冲突 三 工人行动中的多元身份:分解与聚合 四 生产政治变迁与身份认同的双重条件 五 小结 第七章 结论、贡献与未来研究 一 结论与讨论 二 潜在的贡献 三 未来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