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近代土地所有权思想研究(1905-1949)/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学术丛书

中国近代土地所有权思想研究(1905-1949)/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学术丛书

  • 字数: 39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学桃
  • 商品条码: 978751616967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0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学桃著的《中国近代土地所有权思想研究 (1905-1949)》讲述了鸦片战争以来,土地公有思想 勃兴。此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与梁启超开展了土地 国有论战。论战结束后,无政府主义者继续阐发土地 公有的思想;革命党人的土地国有思想则出现分化, 孙中山晚年最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国民党 继承了孙中山土地国有的思想,“第三党”则在继承 的同时,还提出由土地“农有”向土地国有过渡的方 案。1935年,阎锡山提出士地村公有的主张,引起土 地公有与土地私有思想的大讨论,也出现了以土地农 有为过渡、最终实现土地国有的思想。抗战爆发前后 ,土地农有思想兴起;此后,国民党的土地问题专家 与学者也提出土地农有的主张。这些主张,不仅强调 实现土地农有,还包含在土地农有基础上或开展合作 经营或最终向土地国有过渡的内涵。
作者简介
李学桃(1984-),男,湖南岳阳人,历史学博十,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研究。已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公平、发展与政治需要:近代地权思想关注的多歧面相”(项目编号:2015M572180)一项;发表《20世纪30、40年代费孝通地权思想浅析》、《土地公有与土地私有:康梁土地所有权思想差异研究》、《经济发展与“政治需要”:20世纪30年代萧铮对土地国有的诘难》等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三 已有研究成果评述 四 拟突破的问题和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一章 鸦片战争以来土地公有思想的勃兴 一 旧有土地公有思想的新发展 二 西方土地公有思想的传人 三 土地公有思想兴起综论 第二章 围绕土地国有展开的论战 一 土地国有论的提出及其初遭诘难 二 土地国有论者的反击与梁启超的再次诘难 三 革命党人对土地国有主张的最后申论 四 土地国有论战之评析 第三章 土地公有思想的演变与土地“农有”主张的提出 一 土地公有思想的继续阐发 二 土地国有思想的分化与“耕者有其田”思想的提出 三 土地所有权思想由理想转向现实 第四章 土地国有思想的继承与土地“农有”思想的发展 一 国民党对土地国有思想的继承 二 “第三党”对“耕者有其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三 土地国有思想继承与发展的结果及影响 第五章 “土地村公有”的提出及其引发的土地所有权问题讨论 一 阎锡山的“土地村公有”主张 二 鼓吹土地公有的思想 三 捍卫土地私有的主张 四 漆琪生将土地国有与土地农有相结合的思考 五 土地所有权思想在探讨中发展 第六章 土地农有基础上追求土地公有理想及开展合作经营的 思想 一 抗战时期土地农有思想的兴起 二 国民党土地农有改革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三 反思土地农有之弊的合作经营思想 四 现实与理想结合下土地所有权思想的基本趋向 结论 一 1905—1949年土地所有权思想发展演变的两条线索 二 中国近代土地所有权思想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三 中国近代土地所有权思想的特色与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