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话语交流中的动态认知

话语交流中的动态认知

  • 字数: 23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廖德明
  • 商品条码: 97875161686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5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廖德明著作的《话语交流中的动态认知》讲述了 话语交流的动态认知已经成为近期国际语言、认知与 逻辑领域研究的热门主体之一,而国内学界对此却重 视不够,因此系统深入地研究话语交流中的认知语境 、认知语境的动态更新、交流者的溯因认知以及互知 等问题,对话语交流过程中的动态认知环节进行描述 ,不仅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既一方面拓展了语言 研究的思路,把语言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研究,如认 知、逻辑等,实现跨学科研究;另一方面在方法上把 形式研究与非形式研究相结合,体现了话语研究的新 的趋势。而且对于自然语言交流的理解、人的动态化 认知过程、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机的信息处理都具有重 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
廖德明(1976.10— )四川仁寿人,现任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话分析与认知语言学。2001—2004年毕业于西南大学,获硕士学位,2009—201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主持完成 项目《话语交流中的动态认知》(09YJC740058),四川省哲社项目《话语中的反预设与语境互动研究》(SC14WY19)以及四川省教育厅项目2项,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话语交流:从静态到动态 第一节 话语交流 第二节 话语交流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 话语交流的结构 二 话轮及其话轮的构造 三 话语交流中的TCU与TRP 第三节 话语交流到底如何达成? 一 话语交流的达成模式 二 推理前提 三 推理规则 第四节 话语交流的动态认知模式 第二章 话语交流中的动态认知语境 第一节 语境:从静态到动态 第二节 动态语境模型 一 语境模型的层次性 二 动态语境模型 第三节 话语交流中的认知语境 一 认知语境的组成 二 认知语境的建构 第四节 话语交流中认知语境的更新 一 认知语境的更新 二 认知语境的扩展、修正与收缩 第三章 话语交流中的共享信念 第一节 交流者所知道的是什么? 第二节 话语交流中的信念:相互的、共同的与共享的 第三节 交流者能够取得共享信念? 第四节 作为共享信念的共同背景 第五节 共享信念的取得 一 话语宣告 二 话语承认 三 副语言行为 第四章 话语交流中预设的动态认知 第一节 预设:背景信息还是共同背景? 第二节 说话者预设观 第三节 说话者预设的争议与修正 一 信念还是接受? 二 说话者预设中的顺应 三 西蒙斯的预设 四 预设的语境更新论 第四节 说话者预设的动态认知困境 第五节 反预设 一 新现象:反预设 二 反预设的触发解释 三 一些问题 四 解释的延展 第五章 话语交流中的溯因动态认知 第一节 皮尔士的溯因:推理还是认知? 第二节 溯因形式的嬗变:从推理到认知 一 作为推理的溯因 二 作为认知的溯因 第三节 话语交流中的溯因动态认知 一 语言学中溯因使用的三个模糊问题 二 话语交流中作为认知推理的溯因 三 溯因的参数 四 话语交流中溯因的使用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