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正义不会缺席(中国刑事错案的成因与纠正)

正义不会缺席(中国刑事错案的成因与纠正)

  • 字数: 270
  • 出版社: 中国法制
  • 作者: 黄士元
  • 商品条码: 978750937023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5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黄士元编写的《正义不会缺席(中国刑事错案的 成因与纠正)》的第一部分是对我国近年来纠正的六 起非常有影响的刑事错案的详细描述,展示了在这些 案件中无辜者为何被确定为嫌疑人,公检法机关如何 一错再错,将无辜者投入监狱,无辜者如何不懈抗争 ,案件如何最终被纠正,错判有罪对无辜者产生了何 种影响。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正式的法律制度,还 可以看到日常的司法实践,不仅可以看到案件的展开 过程,也可以看到案件背后的人生和人性。 本书的第二部分讨论的是刑事错案的成因、发现 与纠正。本书作者认为,错案成因可以分为三类:直 接原因、环境原因和心理原因(主要表现为包括“隧 道视野”、“证实偏差”、“后见偏差”等在内的各 种心理偏差)。心理原因不容易被注意到,却对错案 的形成有更根本的影响。绝大多数直接原因,如刑讯 逼供、隐瞒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证据、强迫证人提供 不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证言、忽视辩护律师的合理意见 等等,都是多种心理偏差的外在表现,而绝大多数环 境原因,如不合理的考核方式,司法经费不足等等, 之所以会导致错案,主要是因为它们强化了这些心理 偏差。 了解错案形成背后的心理偏差不仅有助于更深刻 理解错案的成因,进而提出更为有效的预防错案的措 施,还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为办错案的公安司法人员 去污名化。强调任何办案人员,无论其如何正直,如 何努力公正行事,都可能因受到心理偏差的影响而作 出错误的决定,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使错案的纠正更 少障碍,还有助于促使所有办案人员根据当前心理学 研究的成果改进自己的行为方式,以防止错案的发生 。
作者简介
黄士元,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挂职)。 聊城大学教育学学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硕士,北京大学诉讼法学博士。 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法学院访学;2013年10月至12月,台湾大学法律学院访学。 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合著多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人权研究会项目、山东大学自主创新项目等多项。
目录
第一部分 六起刑事错案 第一章 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 一、好心载客反遭诬陷 二、拒不认罪狱中受苦 三、“狱侦耳目”跨省调动 四、前尘往事恍然如梦 第二章 佘祥林杀妻案 一、疑点重重的有罪判决 二、姗姗来迟的死人“复活” 三、扑朔迷离的“良心证明” 四、“家破人亡”的佘祥林 五、悔恨交加的张在生 六、“不合时宜”的张在玉 第三章 赵作海故意杀人案 一、被害人“亡灵”归来 二、嫌疑人屈打成招 三、政法委一锤定音 四、作案人终被抓获 五、赵作海劫后余生 第四章 杜培武杀妻案 一、刑事警察刑讯戒毒警察 二、高新科技导致刑事冤案 三、杀警真凶原是铁路警察 四、辩护律师坚持无罪辩护 五、错案影响深远警醒后人 第五章 陈建阳抢劫杀人案 一、“严打”压力下的破案 二、仓促武断的审判 三、“留有余地”的判决 四、指纹比对后的改判 五、改判无罪后的生活 第六章 黄亚全抢劫杀人案 一、惨遭刑讯的嫌疑人 二、反复退查的葫芦案 三、良心发现的“同案犯” 四、力推纠错的检察院 第七章 评析 一、现状 二、刑讯仍然严重的原因 三、刑讯频度和强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四、减少刑讯的对策 第二部分 刑事错案的成因、发现与预防 第八章 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 一、引言 二、与刑事错案成因相关的心理偏差 三、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学步骤:以我国近年来纠正的22起刑事错案为例 四、改革建议 五、结语 第九章 为何违反规则的行为“屡禁不止” 一、规则的表述方式 二、来自领导的压力 三、办公室的气氛、环境 四、角色定位 五、目标的可实现性 六、规则实施程序的透明性 第十章 错案纠正的证据基础 一、发现真凶 二、证据不足 三、被害人出现 四、血型鉴定错误 五、“同案犯”承认作伪证 六、强奸案“被害人”承认作伪证 第十一章 主导错案纠正的力量 一、法院:“裴树唐案” 二、检察院:“孙万刚案”、“孟存明案”和“胥敬祥案” 三、政法委:“陈金昌案”和“黄亚全案” 四、人大:“陈世江案” 五、媒体:“王海军案” 第十二章 错案纠正模式 一、西方国家的刑事错案纠正模式 二、我国的错案纠正模式 三、我国错案纠正机制的完善 第三部分 相关文献与资料 第十三章 “无辜者运动” 一、引言 二、“无辜者运动” 三、“无辜者运动”的影响 四、“无辜者被判罪”对我们不断演进的正义标准的影响 五、结语 第十四章 供述的可信性与刑事错案 一、引言 二、可信性因素:历史考察 三、有关虚假供述问题的最新发现 四、结语 第十五章 错案纠正中的检察官职责 一、引言 二、囚犯的DNA检测 三、Clarence Elkins案 四、“无辜者运动”所带来的改革,R0ger Dean Gillisple案及其他 五、虚假的正义 六、难以理解的“真正的”检察官 七、结语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