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走向人人享有保障的社会--当代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理解中国丛书

走向人人享有保障的社会--当代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理解中国丛书

  • 字数: 23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周弘//张浚
  • 商品条码: 97875161697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9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张浚,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欧盟内部治理、发展援助及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研究。曾参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资助课题“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关于福利国家的主要成果有:《福利困境、“去民主化”和欧洲一体化:欧洲政治转型的路径》, 《福利伦理的演变:“责任”概念的共性和特性》(合著)等。 周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学部副主任、中国欧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社理事会理事。1997年当选中共十五大代表,2012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出版著作包括《外援书札》(2015),《盘点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十年》(主编,2013),《中国对外援助六十年》(主编,2012),《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主编,2010—2011),《外援在中国》(合著,2007),《福利国家向何处去》(2006),《欧洲文明的进程》(合著,2003)。1996—2013年,主持了《欧洲发展报告》(年度)的撰写和出版。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将实现社会保险作为一个纲领性目标:1921--1949 第二章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就业与保障:1949--1978 一 就业保障的源起(1949--1957) (一)保护劳动者的执政初衷和最初的制度实验 (二)将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作为国家使命 二 与优先发展工业战略相适应的劳动保险(1950-1955) (一)三种不同的城镇保障制度 (二)城乡二元的保障体系 三 劳动保险的制度雏形(1955-1966) (一)变动中的劳动保险制度:快速扩面和统一标准 (二)“条块分割”与标准的不统 (三)用工制度改革和劳动保险制度调整 四 “文化大革命”和劳动保险的“单位化”(1966-1978) 五 劳动保险从无到有的建设 第三章 从“企业保险”到社会保险(1978-1991) 一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就业方式的变革 (一)依靠企业解决“文化大革命”遗留的劳动就业问题 (二)企业养老负担的畸轻畸重倒逼养老金制度改革 (三)“市场就业”是建立社会化保障制度的突破口 二 改革开放与社会保障观念的转变 (一)传统的社会保障思想观念和理论 (二)借鉴国外经验与社会保障观念的转变 三 社会保障领域里的改革实验 (一)集体企业的试点工作 (二)国营企业的养老金统筹和个人缴费 (三)从“就业保障”到“待业保险”:就业市场化的不断深入 四 社会保障社会化的转型期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 一 “33号文件”奠定养老保险的改革基础 二 就业的市场化转型一一从“待业保险”到失业保险 (一)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性风险的出现 (二)与劳动力市场化同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三 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一)与养老保险制度构成相关的讨论 (二)确立“统账结合”模式 (三)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和提高统筹层次 四 启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一一从“劳动保险” 走向“社会保险” (一)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的困境 (二)启动医保改革试点 (三)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里程碑一一“44号文件” 五 工伤保险与城镇低保制度的建立 (一)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 (二)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 六 社会化的体系建设 第五章 走向社会公平叫工世纪的改革 一 农民的分流与社会保障 (一)农民社会的变迁及农村养老保障改革的最初尝式 (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 (五)统筹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六)走向公平和整合 + 二 中国社会保障的法制化建设 (一)艰难的起步 (二)激烈的讨论 (三)问世 三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两大突破性发展 第六章伟大的社会变迁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