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当代文艺娱乐化问题研究

当代文艺娱乐化问题研究

  • 字数: 19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臧娜//代晓蓉|总主编:代晓蓉
  • 商品条码: 978701015035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5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代晓蓉,英国诺丁汉大学IT硕士、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设计博士,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访问学者、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筹)副主任、上海音乐学院东方数字媒体艺术研发中心负责人。从事数字媒体相关的虚拟交互技术、数字媒体设计等教学研究与项目实践工作。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并多次成功策演现代多媒体艺术活动。获得国家文化部科技创新奖、瑞典世博馆多媒体设计杰出创意贡献奖、辽宁省政府文华杯多媒体创意设计个人优秀奖等多项国家、省部级奖项。 臧娜,1979年8月生,辽宁沈阳人,文学博士。曾在文化传播领域供职多年,现为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辽宁省文艺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媒介文化研究。在《人民音乐》《戏曲艺术》《中国图书评论》等国家级刊物发表多篇评论文章;著有报告文学作品《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曾获中国音乐评论家协会“学会奖”、辽宁省政府颁发的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当代文艺娱乐化问题研究理论综述 一、国内文艺娱乐化问题研究的三个阶段与三种视角 (一)国内文艺娱乐化问题研究的三个阶段 (二)国内文艺娱乐化问题研究的三种视角 二、国外娱乐文化研究谱系考 (一)快感与政治:从法兰克福学派到詹姆逊 (二)从象征性交换到“诱惑”: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深层构境 (三)从鲍德里亚到波兹曼:麦克卢汉媒介文化思想的理论延展 第二章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娱乐” 一、关于何谓“娱乐”的思考及语境性解读 (一)关于何谓“娱乐”的思考 (二)基于多元文化视域的语境性解读 二、审美文化视野中的“娱乐” 三、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娱乐” (一)西方学界对于“娱乐”的抵制之声 (二)西方学界对于“娱乐”的赞同之声 四、“娱乐”在中国的当下境遇:传统与当代的纠葛 (一)“乐感”传统中的“娱乐” (二)对于西方娱乐理论之争的分析:“罪感”传统与“娱乐道德观”的博弈 (三)东方文艺娱乐化之变的本体性嬗变与本士性探讨 第三章 从政治本位到文化消费:当代文艺娱乐化问题的时代之变 一、革命文艺时代:娱乐的政治依附(建国后) 二、现代启蒙阶段:精英与大众的娱乐“合谋”(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一)精英文化的娱乐反魅 (二)文艺娱乐属性的大众复归 三、市场经济时代:娱乐话语的大众流溢(90年代至今) (一)经济助推下的娱乐新世纪 (二)媒介娱乐主义的时代转换 (三)大众娱乐趣味的多元繁盛 (四)对娱乐话语大众流溢的时代性思考 第四章 从理性教养到感性凸显:当代文艺娱乐维度的功能之变 一、文艺娱乐功能的多元维度 (一)“乐得其道”的教养功能 (二)“乐得其欲”的宣泄功能 (三)“乐得其金”的消费功能 二、当代文艺娱乐维度功能之变的特质解读 (一)乐感文化语域中展开的消费文化的欲望叙事 (二)实用理性主导下的媒介文化的感性诉求 第五章 从艺术作品到文化商品:当代文艺娱乐维度的形态之变 一、文艺娱乐维度的多元形态 (一)文艺娱乐维度的生活形态 (二)文艺娱乐维度的艺术形态 (三)文艺娱乐维度的文化形态 二、当代文艺娱乐维度形态之变的特质解读 (一)从“情感的丰富}生”到“情绪的单一性强化” (二)从“形式的虚拟性”到“形象的超真实” (三)从“影像的逼真性”到“拟像的完美罪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