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客观处罚条件研究(构成要件抑或处罚条件)/法学系列/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

客观处罚条件研究(构成要件抑或处罚条件)/法学系列/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

  • 字数: 279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吴情树|总主编:贾益民
  • 商品条码: 97875097803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8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吴情树编著的这本《客观处罚条件研究(构成要 件抑或处罚条件)》认为,在客观处罚条件的性质和 定位上,要根据条件与违法性的关联程度以及是否为 违法性提供实质性根据,将其区分为纯正的客观处罚 条件和不纯正的客观处罚条件。前者是立法者针对司 法人员特别设置的刑罚权发动条件,是一种裁判规范 ,与责任主义无关,不需要行为人主观上能够认识; 而后者是影响犯罪是否成立的实体性要素,可以还原 为构成要件的定型要素、违法性要素,甚至责任要素 ,这些客观处罚条件仍然需要行为人主观上的认识, 仍属于故意规制的内容,并不违背责任主义原则。但 不同于一般类型性的违法要素,不需要行为人的意志 因素。客观处罚条件具有立法和司法上的机能,是刑 事政策的立法体现,也是保证法秩序统一性的要求, 可以有效地控制犯罪成立的范围和刑罚权的发动。
作者简介
吴情树,1976年生,福建安溪人,两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现为华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刑法学研究会理事,福建泉中律师事务所律师,福建省律师协会刑专委委员,泉州市律师协会刑专委副主任。 曾在《政治与法律》《中国刑事法杂志》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南方周末》《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法制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法学随笔50余篇。独著《法律的断章》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曾主持和参与校级、省级研究课题五项,参与多部刑法学教材的编写。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的缘起 二 选题的研究状况 三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四 选题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客观处罚条件基础论 第一节 客观处罚条件的语义界定 一 客观处罚条件的用语表达 二 客观处罚条件的概念内涵 第二节 客观处罚条件的理论概览 一 客观处罚条件的产生背景 二 客观处罚条件的理论演进 第三节 客观处罚条件的法律特征 一 客观处罚条件具有客观性与超过性 二 客观处罚条件具有实体性与法定性 三 客观处罚条件具有非专属性与不确定性 第四节 客观处罚条件的立法介评 一 德国刑法中的客观处罚条件 二 日本刑法中的客观处罚条件 三 我国台湾刑法中的客观处罚条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客观处罚条件定位论 第一节 刑法教义学中的客观处罚条件 一 犯罪论中的客观处罚条件:犯罪实体要素说 二 刑罚论中的客观处罚条件:刑罚权发动条件说 三 二元论中的客观处罚条件:纠结于犯罪论与刑罚论之间 第二节 客观处罚条件还原论 一 德国学者的见解 二 日本学者的见解 第三节 客观处罚条件独立论 一 可罚性的含义与内容 二 独立的犯罪成立要件说:基于犯罪与刑罚统一的考虑 三 独立的刑罚权发动条件说:基于犯罪与刑罚分离的考虑 第四节 走出客观处罚条件的定位困境 一 客观处罚条件的定位出路 二 客观处罚条件的类型展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客观处罚条件机能论 第一节 客观处罚条件的立法机能 一 贯彻刑事政策的机能 二 保障法秩序统一的机能 第二节 客观处罚条件的司法机能 一 客观处罚条件是一种限制刑罚事由 二 限制刑事实体处罚范围的机能 三 控制刑事程序追诉的机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客观处罚条件关系论 第一节 客观处罚条件与犯罪概念 一 客观处罚条件与构成要件符合性 二 客观处罚条件与违法性 三 客观处罚条件与责任 第二节 客观处罚条件与危害结果 一 客观处罚条件与基本危害结果 二 客观处罚条件与加重结果 第三节 客观处罚条件与其他阻却刑罚事由 一 客观处罚条件与个人的阻却刑罚事由 二 客观处罚条件与追诉条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客观处罚条件启示论 第一节 我国学者眼中的客观处罚条件 一 我国学者对客观处罚条件的介绍 二 我国学者对客观处罚条件的评价 第二节 我国学者对客观处罚条件的态度 一 肯定说:作为犯罪客观方面的要素 二 借鉴说:客观超过要素的提倡 三 否定说:我国犯罪构成没有存在客观处罚条件的空间 四 本书的立场 第三节 客观超过要素中“超过”的规范诠释 一 义务犯与支配犯概念的提出 二 义务犯:违法性的根据在于义务违反 三 支配犯:行为人主观上缺乏对客观超过要素的意志支配 四 具备客观超过要素犯罪的归责依据 第四节 我国刑法中罪量的法律性质 一 我国刑法中罪量的规定 二 我国刑法中罪量的法律性质 三 罪量要素与责任主义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追忆在马克昌先生门下求学的日子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