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等鹿来(精)

等鹿来(精)

  • 字数: 100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美)约翰·缪尔|译者:张白桦//郝昱//
  • 商品条码: 978730126179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3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等鹿来》是美国著名作家,约翰·缪尔关于各 种动物的观察随笔。 缪尔是十九世纪美国自然文学和自然保护运动的 先驱,他提出了“国家公园”的概念,并最终促成了 国会立法,设立了黄石公园和约塞米蒂公园。 缪尔的自然文学水平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 地位,和梭罗、巴勒斯、爱默生等人一样,都是自然 文学的经典,是美国人重要的精神财富。 《等鹿来》搜集了缪尔一生关于兽类、鸟类、家 养动物的多篇文章,集中呈现了他的文风和自然观念 。《等鹿来》描写了缪尔两种类型的动物,第一种是 他在美国西部塞拉山脉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里的所见 到的飞禽走兽,突出这些动物的优雅、坚忍和自由精 神。第二类是他成长过程中,见到的一些更为平常的 驯养动物,描写了他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以及动 物的生与死带给他的深沉的反思。
作者简介
约翰·缪尔(John Muir ,1838-1914)出生于苏格兰,后随全家移民到美国。美国早期著名的环保思想先驱,在他的提议下,美国政府开始建立国家公园,有意识地保留免于人类开发的荒野。他一生都在旅行、写作和演讲,呼吁世界各国保护森林和荒野。他建立了塞拉协会,是目前美国的自然保护和户外活动组织。
精彩导读
生活在塞拉山上的鹿是黑尾鹿,他们在主林带下 灌木丛生的苦寒之地度过整个冬天。猎人更愿意接近 那片相对稀疏的森林,因为那是黑尾鹿返回山顶附近 的夏日牧场的必经之地。鹿儿们不会等到积雪全部融 化,而是在初春积雪刚刚融化时就上了山。6月的第 一天,他们就到达了高高的山脊,一个多月之后就会 到达峰颈最凉爽的隐蔽地。我曾经在被踩实了的雪地 里跟踪了他们几英里,那积雪足有在3-10英尺厚。 鹿是卓越的登山家,他们走进环境最恶劣的山脉 中心地带,不仅仅是为了找寻牧草,也是为了那里凉 爽的天气,不仅如此,那里还是一个繁衍后代的安全 隐蔽点。鹿并不是最厉害的攀岩者,他们屈居第二, 第一的位置属于居住在最高峭壁和山峰上的野羊。尽 管如此,山羊会经常碰到鹿,因为鹿总会爬上除冰川 上之外的所有山峰,穿过成堆的石块,跨越汹涌澎湃 的溪流以及浅滩和航道附近的陡峭的峡谷,而就连最 厉害的登山者面对这些都会紧张万状。鹿攀爬时候的 动作优雅自如,轻巧省力,令人赞叹不已。在陆地上 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舒适自在、无拘无束的鹿——在 高低不平或是平坦的草地、低地或是高地,沼泽地、 荒地亦或是茂密的森林,以及不同气候的地区,所有 的大陆上——不管那里是酷暑还是严寒。他们身体异 常健康,步态轻盈,不管是站躺坐卧,走路还是逃命 ,他们的一生一直是那么的优雅无匹,这种迷人的动 物,是大自然的荣耀。 我每次见到公园里仅有的鹿——黑尾鹿时,都会 赞不绝口。也可能是因为我从来没带过枪吧,我见到 的鹿都很悠闲自在——要么躺在悬崖峭壁边缘的棕色 针叶下或山脉尽头的柏树(1um‘per)或偃松(dwarf pine)下居高临下地观赏着无边的风景;要么在丛林 阳光明媚的林地吃草,讲究地挑出芳香的叶子和嫩枝 ;要么带着他们的小鹿从我前面走开,或者让他们伏 下藏起来;要么从森林中跳过,好奇地一次次往前走 ,然后再退回来。 一天早上,我在卡维亚(]Kaweah)一个丛林围绕 的小花园里吃早餐,注意到一只母鹿在灌木丛里探头 探脑,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凝视着我。我一动不动,她 就大胆向前迈出一步,嘴里哼哼着,随即退回原地。 几分钟后,她又步态优雅地回到这个空空荡荡的花园 ,后面还跟着两只鹿。在那儿炫耀了一会儿后,他们 发出尖锐、羞怯的叫声,跳过树篱消失不见了。在好 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又带了另一只鹿回来,4只鹿同 时出现在我的花园。在确信我不会伤害他们之后,他 们开始在那里吃草,事实上,又何尝不是在陪我吃早 餐呢?那样子像是驯服柔顺的羊儿在牧羊人身边—— 是一次难得的陪伴,而他们的动作和姿势是那么的优 雅啊。我如饥似渴观看着他们吃鼠李(ceanc~thus)和 野莓果(、wild berry),非常讲究地在树篱边四处挑 选叶子,还不时从花园里的薄荷上咬下几片叶子。他 们根本不去吃草,难怪印第安人会吃他们的胃里的食 物。 一天傍晚时分,我在圣华金河南岔口上游大峡谷 探险的时候,眼看天上就要下一场大雨,要找一个干 燥的下榻之处,最终选定一棵高大的杜松,这棵树被 雪崩压倒了,却还在倔强地支撑着,那宽大的躯干下 的空间足够我躺了。就在我藏身处的下方,还有一棵 杜松长在悬崖峭壁的边上,我仔细一看,下面有一个 鹿穴,被下垂的树枝保护和隐藏得很好——这里既是 休息处,也是一个好的避难所和监视哨岗。天黑前一 个小时,我听到一只成年鹿清晰剌耳的喷鼻声,往下 一看,只见在灌木丛生、岩石遍布的峡谷底部有一只 心急如焚的母鹿,毫无疑问,她把小鹿藏在了附近。 她跳过丛林,跳到更远处的斜坡上,时而停下脚步, 回头看一看,听一听——一副特别警惕的样子。我一 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由于我衬衫的颜色和杜松皮颜色 很接近,所以不容易被发现。不一会儿,她小心翼翼 地向我这边走了过来,呼吸着空气,吃着草。她身手 矫健,沿着大峡谷的一侧下来,动作优雅地跳过岩石 堆、矮树丛和被砍倒的伐木。尽管她到处跳来跳去, 却一点儿也不紧张,也不费力。她停在附近,焦急地 东嗅嗅西嗅嗅,最后她闻到了我的气味。她立刻跳起 来,消失在一丛小冷杉(m)的后面。不久,她像之前 那样警觉而好奇地回来了,就这样来回反复了五六次 。在我坐在那里欣赏她的时候,一只道格拉斯松鼠( 道氏红松鼠,Dou斟as squirrel)听到她慌乱嘈杂的 声音兴奋起来,爬到我下边的一块圆石上,像我一样 聚精会神地看着母鹿的一举一动。而一只活泼的花栗 鼠(chipmunk),不知是因为过于焦躁还是饥饿,没有 看母鹿的表演,而是在唐棣(shadbush)丛中忙乎他的 晚餐——唐棣成熟的果实,轻轻地挂在细长枝上,看 上去就像一只麻雀。 在印第安州的夏末,当小鹿长得强壮以后,5 15 只或20只鹿聚集在一起,第一场雪暴来临之前,他们 就开始了下山过冬的旅程。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在温 暖的山脚下或距山顶10英里的山坡上消磨时光,一副 难合难分的样子。到了11月底,一场影响深远的暴风 雪很快将他们沿着分水岭赶下山,领头的是一只经验 丰富的老雄鹿,他对地势了如指掌。P3-5
目录
一 自由的野性 地球上最美的东西 鹿 野羊 猎食者 活力无限的小精灵 蜥蜴与响尾蛇 蝗虫 蚂蚁 加州的蜂场 约塞米蒂的鸟 二 死亡与离别 他们和我们如此相似 冰川上的斯蒂金 同在檐下 失控的故事 动物之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