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媒介效果与社会变迁/新闻传播学文库

媒介效果与社会变迁/新闻传播学文库

  • 字数: 375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魏然//周树华//罗文辉
  • 商品条码: 97873002175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3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媒介效果与社会变迁》是一部理论与实证研究 兼容并蓄的专著,从历史的演进过程探讨媒介效果理 论的发展轨迹,介绍最前沿的媒介效果理论及研究成 果。 由三位海外预尖传播学者魏然、周树华、罗文辉 撰写的这本媒介效果理论专著与其他著作的不同之处 在于,本书不仅分析西方主流理论,而且采取华人的 视角,结合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展开的实证研究, 探讨中国人关注的议题,验证西方媒介效果理论的适 用性,既指出媒介效果研究面临的问题,又对传媒研 究来来的发展进行启发式思考。 此外,本书提出效果认知理论作为媒介效果研究 的新范式,并把新媒体对媒介效果研究的影响与挑战 融入讨论中。
作者简介
罗文辉,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并担任《传播与社会》学刊主编。曾任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及新闻系特聘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新闻分析、政治传播及媒介效果,其发表过一百多篇论文,出版八部学术著作。近作曾刊登在顶级SSCI期刊上,如:《传播学研究》、《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广播与电子媒介》、《国际公共舆论研究学刊》、《媒介心理学》、《哈佛国际新闻公众期刊》、《亚洲传播学刊》和《新闻学研究》。 周树华 英国阿拉巴马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终身教授,副院长,博导。曾任广东电视台新闻部记者,播音员,英语新闻组组长(1988—1993)。2007年被广东电视艺术家协会评为“广东百佳主持人”之一。曾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资深研究员及访问教授。2004—2006年,担任国际中华传播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信息认知,媒介内容、形式和效果,论文曾发表于《媒介心理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传播学研究》、《大众传播与社会》、《广告杂志》、《广播与电子媒介》等期刊。 魏然,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终身讲座教授、溥导,中国传媒大学与天津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美国SscI期刊《大众传播与社会》主编。曾任国际中华传播学会(CCA)会长,曾执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年和2013年分别被聘为中国 “长江学者”和“海外名师”, 是2014年入选“天津千人计划”的海外学者。研究专长为移动媒体、媒介效果以及国际广告,共发表150篇论文。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媒介效果研究的传统与新范式 第一章 绪论:媒介效果研究的传统取向 第二章 媒介效果研究新范式:主观认知传播效果 第二部分 新闻媒体对受众认知与行为的影响 第三章 新闻媒体对受众学习公共事务知识的影Ⅱ向 第四章 大众媒体议程设置理论与研究的综述和展望 第五章 电视新闻对受众认知的影响 第六章 寻求健康信息:传媒与健康传播前沿研究 第三部分 媒介认知效果理论与研究成果 第七章 第三人效果:一个新兴的媒介效果理论 第八章 第三人效果与政治传播研究 第九章 民意和多元无知理论 第十章 主观认知的偏差:敌意媒介效果研究 第十一章 媒体的偏见?媒体的客观和主观偏差研究 第十二章 媒体公信力理论与研究综述 第四部分 媒介效果研究新领域与新兴媒体研究 第十三章 娱乐媒介及其效果研究 第十四章 电子游戏的社会影响:理论与现实 第十五章 媒介的情感效果研究 第十七章 国内传播科技和新兴媒体探索性研究述评 第十八章 新媒体与亚洲政治传播前沿研究述评 第十九章 新媒体与国际广告前沿性研究 第二十章 新媒体研究的困境与未来研究展望 第五部分 结语和展望 第二十一章 媒介效果研究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本书各章作者/共同作者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