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满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丛书

满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丛书

  • 字数: 267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阎丽杰|总主编:彭修银
  • 商品条码: 97875161645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8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阎丽杰,女,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辽宁省通俗文艺研究学会理事,辽宁省美学学会副秘书长,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教授文学理论、美学、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等课程。发表论文80余篇,专著2本,主编并参编书籍10余本,主持并参与课题10余项。
目录
总序 序 一 满族研究机构 二 满族文学艺术研究 三 满族美学研究 第一章 满族文学艺术的流变 第一节 满族文学艺术兴起 一 从原始宗教到原生态的民俗传唱 二 从原生态的民俗样式到艺术作品的重建升华 三 满族艺术的发展及对汉族经典作品的改编 第二节 满族民间说唱艺术的家族传承模式 第三节 从渔猎文化到农业文化转型中的满族情感轨迹 一 渔猎文化与农业文化的差别 二 从渔猎文化到农业文化的转变 三 渔猎文化到农业文化转型中的情感困惑 第四节 民俗场域影响满族文学艺术的发展 一 满族民俗场域影响东北作家群的满族作家创作 二 满族风俗对《红楼梦》有巨大影响 三 满族民俗在作品中的表现 第五节 场域对满族作家创作的影响——以《科尔沁旗草原》为例 一 场域中的象征资本 二 场域中的情节冲突 三 场域中的惯习 第六节 满族文学艺术与其他艺术的融合流变 一 满族文学艺术流变过程 二 满族文学艺术流变特点 三 《红楼梦》对满族神话传说的继承 第二章 满族文学艺术风格特点 一 满族文学艺术创作风格 二 满族文学艺术特点 第三章 满族文学艺术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思维 一 满族文学艺术中的民族心理 二 满族文学艺术审美思维 第四章 满族文学艺术的人物塑造 一 满族人物的生活习俗 二 满族民间说唱艺术的女性彰显 三 满族民间说唱艺术侧重于塑造民族英雄 第五章 满族文学艺术中的自然美 一 满族文学艺术的自然美特点 二 满族文学艺术中的植物意象 三 满族文学艺术中的动物意象 四 满族文学艺术中的石意象 五 《红楼梦》中的“玉”文化探析 第六章 满族文学艺术中的崇高美 一 满族文学艺术产生崇高美的原因 二 满族文学艺术崇高美的表现 三 满族崇高美主要表现——山 第七章 满族文学艺术的生态美 一 自然万物的血亲关系 二 敬畏自然的崇拜意识 三 天地混融的和谐意识 第八章 满族文学艺术的形式美 一 满族民间说唱艺术形式通俗易懂 二 满族文学艺术形式的“尚白贱红” 三 满族文学艺术中的“三” 四 满族文学艺术独特的修辞方法 第九章 满族文学艺术的主要种类 一 八角鼓 二 岔曲 三 子弟书 四 萨满神歌 五 满族说部 六 满族民间故事 七 满族歌谣 八 满族单鼓 第十章 满族文学艺术的作用和现存状态 第一节 满族文学艺术作用 一 道德训诫 二 传授技艺 三 传承历史 四 传播性学 第二节 满族文学艺术的局部区域分布研究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