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血吸虫病与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变迁--1900-2010/中国社会转型研究书系

血吸虫病与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变迁--1900-2010/中国社会转型研究书系

  • 字数: 26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万振凡//万心
  • 商品条码: 97875161615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8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万心,女,1986年生,江西省南昌市人。2010年考入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得硕士学位。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在《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农业考古》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万振凡,男,1962年生,江西省余干县人,史学博士。现为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著有《近代江西农村经济研究》(1998);《近代江西社会转型研究》(2001):《“弹性结构”与传统乡村社会变迁研究》(2009);《苏区革命与农村社会变迁》(20lO)等。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经济史》《史学月刊》《中国农史》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
目录
绪论 一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二 研究内容和思路 三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四 主要观点 五 资料来源 第一章 虫-人-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 第一节 血吸虫的生命周期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需求 一 血吸虫及其生命周期 二 血吸虫的“终宿主”:人或哺乳动物 三 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 四 血吸虫病的传播媒介——疫水 五 血吸虫及其宿主对环境要素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与血吸虫病流行 一 鄱阳湖地区传染源广谱、钉螺密度高 二 鄱阳湖区疫水分布广泛、血吸虫生存环境适宜 三 湖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为血吸虫病传播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三节 鄱阳湖区血吸虫“生态系统” 一 血吸虫“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二 人-虫博弈与鄱阳湖区域生态环境变迁 第二章 民国以前湖区“生态系统”基本平衡和稳定 第一节 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不大 一 鄱阳湖区关于血吸虫病的史料记录 二 民国以前鄱阳湖区血吸虫病对人类的危害不大 第二节 人对虫认识无知、防治无策 一 普通民众对“血吸虫病”缺乏认识,防治“瘟神”的主要措施是求神拜佛 二 传统中医对“血吸虫病”处于“无知”状态,对“瘟神”无可奈何 三 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对血吸虫和环境造成过大影响 第三节 环境变化未受虫、人关系影响,基本按自身规律演化 一 民众趋向在鄱阳湖区定居生活,而不是逃避 二 人类在湖区与水争田,通过兴修圩堤改善了湖区的生态环境 三 人们热衷于在鄱阳湖的草洲和渔场上求生活对草洲和捕鱼场所的争夺愈演愈烈 四 鄱阳湖地区生态演变,基本上是按自身规律进行,与虫、人关系无关联 第三章 民国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一节 民国鄱阳湖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 一 洪灾因素 二 战争因素 三 人口流动因素 四 人类对鄱阳湖开发利用 第二节 民国鄱阳湖地区血吸虫病严重流行 一 深刻的疫情记忆 二 流行范围广泛 三 流行程度严重 第三节 民国鄱阳湖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对生态的破坏 …… 第四章 民国血吸虫病流行时期鄱阳湖疫区社会生态 第五章 20世纪50-70年代“环改血防”与湖区环境变迁 第六章 20世纪80-90年代疫情回升、防治与环境变迁 第七章 21世纪初血防与湖区生态环境变迁 第八章 新世纪湖区血防面临新的环境问题 第九章 历史的经验、教训与未来战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