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史(1950-2015)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史(1950-2015)

  • 字数: 318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编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史编写组
  • 商品条码: 97873002192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1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目录
导言: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孕育 第一编 初创与形成(1950—1957年) 第一章 筚路蓝缕: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创建(1950—1952年) 第一节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初创 第二节 建章立制:无规矩不成方圆 第三节 破旧立新:苏联经验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 第四节 学生培养: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第五节 教学相长:师生的课余生活 第六节 苏联专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法学 第二章 高歌前行:新中国法学教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1953—1957年) 第一节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一五计划” 第二节 学习苏联:新教学秩序的建立 第三节 教学之外的重要任务:科研与立法工作 第四节 广泛培养政法人才 第五节 思想教育与文体活动 第二编 曲折中艰难行进(1958—1977年) 第三章 曲折前行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 第一节 曲折探索:“二五规划”时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 第二节 探索受挫:风暴前夕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 第四章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师生与政治运动 第五章 特殊年代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 第一节 风云突变:“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 第二节 江西岁月:“五七”干校时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 第三节 漂泊时光:中国人民大学停办时期的法律系 第三编 恢复与发展:重获新生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育(1978—1994年) 第六章 沉寂后的新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重建 第七章 铅墨春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 第一节 法学高端人才的培养中心 第二节 孜孜于科研工作的人大法律人 第八章 从法律系到法学院【1988—1994年) 第一节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实体化 第二节 组建阶段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科研状况 第三节 法律系的人才培养 第四编 引领中国法学教育的旗帜(1994—2015年) 第九章 继往开来:现代化的法学院 第一节 行政教辅机构 第二节 教研机构 第十章 薪火相传:名师云集的法学院 第一节 师资力量 第二节 教研室设置 第三节 学科建设 第四节 教学名师 第十一章 桃李芬芳:法学人才的培养 第一节 本科生 第二节 硕士生 第三节 博士生 第四节 博士后流动站 第五节 拓展办学空间 第六节 誉满天下法律人 第十二章 走出校园:法学成果的传播 第一节 学术报刊 第二节 学术网站 第三节 学术讲坛 第十三章 硕果累累:法学研究成就 第一节 名重士林:丰富的法学专著 第二节 精益求精:课程建设与教材编撰 第三节 理论基石:法治建设的理论支持 第四节 建言献策:积极参与立法实践 第十四章 跻身国际: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一节 合作办学与留学生 第二节 港、澳、台学生的培养 第三节 重大国际会议 第十五章 厚积薄发:荣誉和关注 第一节 所获荣誉 第二节 领导关怀 第三节 重要活动 第十六章 丰富多彩:教学实践与课余生活 第一节 教学实践活动 第二节 各类奖学金、基金的设立 第三节 学生课余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六十五周年大事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