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中国六十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变迁研究/农村社会发展丛书

新中国六十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变迁研究/农村社会发展丛书

  • 字数: 21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万江红//朱良瑛|总主编:钟涨宝
  • 商品条码: 978751616367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4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变迁研究面临着理论与现实双 重困境。理论层面,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学理上的定 位不确定增加了其变迁研究的复杂性;现实层面,在 改革本身成为社会惯性的时代,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具 体形态缺乏完整的生命历程记载,要想对其进行结构 性的变迁刻画十分困难。这双重困境使得农民合作经 济组织变迁研究成为了组织研究领域中的历史遗留问 题。然而,各地基于“地方性知识”蓬勃发展的农民 合作经济组织实践日益增加了其理论诉求。本着对农 民命运的关心和农村发展的关注,课题组重拾这一历 史遗留问题,万江红、朱良瑛编著的《新中国六十年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变迁研究》尝试在“组织—社会” 框架下,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视为不同社会历史阶段 的产物,置于新中国成立六十余年(1949年至今)这 样一个特定的时空场域,描述组织类型的变迁特点, 探索组织变迁的多重逻辑,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六十年 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变迁的研究认为,农民合作经济 组织经历了合作原则被意识形态碎化叠合、被功利逻 辑碎化叠合两个阶段后,正逐渐趋于回归合作原则与 多元身份叠合的“多元一体”。
作者简介
朱良瑛,女,1983年9月出生,湖北五峰人,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深圳世联行股份有限公司经济师,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万江红,女,1966年11月出生,湖北红安人。博士,教授,现任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妇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及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入选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农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研究工作。近五年共主持科研项目11项,其中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2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研究论文58篇。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探秘历史遗留难题 第二节 研究综述:厘清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前世今生 一 合作思想研究 二 中国农民合作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 第三节 理论框架:不同历史时段下的“组织—社会”多重嵌入 一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二 不同历史时段的组织变迁 三 组织一 社会多重嵌入 四 研究内容:组织变迁特点与组织—社会互动过程 第四节 求证方法: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 一 方法论:求同法、求异法与求全法并存 二 研究方式: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 三 研究技术:资料的“多元印证” 第二章 样本的选择 第一节 样本的区域分布 一 东部农村:浙江瑞安、江苏太仓 二 中部农村:武汉蔡甸、江西寻乌 三 西部农村:鄂西梨村、广西桂林 第二节 研究样本: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组织中的农民 一 组织样本 二 农户样本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变迁 第一节 组织生态学特点 一 互助组 二 生产合作社 三 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 第二节 典型组织生命历程 一 诞生:起步治穷的互助组 二 发展:动员的初级社 三 异化:拔高的高级社 四 蜕变:公社化曲折前进 第三节 组织变迁动因探讨 一 国家战略中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角色 二 意识形态的集体主义 三 农民生存理性的表达方式与寻求共同体的庇护 四 国家意志、意识形态与生存理性碎化融合合作原则 第四章 改革开放到新农村经济建设提出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变迁 第一节 组织生态学特点 一 正式组织改制 二 民间互助组织兴起 三 互助行为复兴与蜕变 第二节 典型组织生命历程 一 梨村改制 二 经联社的再度勃兴 第三节 组织变迁动因探讨 一 市场机制的介入 二 乡村政治与多元村庄精英 三 农民经济理性的彰显与差序格局的理性化 四 经济话语霸权 五 市场机制、乡村政治格局、农民理性与经济话语霸权碎化融合合作原则 第五章 新农村建设以来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第一节 组织生态学特点 一 官方正式组织服务化 二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 三 互助行为市场化 第二节 典型组织生成与发展 一 产业化组织: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专业合作社 二 都市休闲农业组织:农业非农化发展中的土地合作社 第三节 组织变迁动因探讨 一 重新政治化 二 农业产业化与非农化 三 农民理性与增权 四 重新政治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的增权意识与合作原则的叠合 第六章 现阶段农民对合作经济组织需求共性与差异的区域分析 第一节 参与特征 一 农民对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参与状况 二 农民对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参与意愿的特点 第二节 认知特征 一 农民对合作组织的评价及分析 二 农民评价合作组织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的关键因素 第三节 农户对组织模式的需求分析 一 组织的生成 二 组织的人员安排 三 组织的功能 四 组织的筹资模式和盈余分配模式 五 组织成员的权利 第四节 组织环境诉求 一 获取组织信息的渠道 二 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三 组织类型与农业类型的关系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变迁特点及动因 第二节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路径探讨 一 规模化农业与专业合作社 二 休闲农业、土地合作社和社区合作社 三 农民合作组织“存量改革”与“增量发展”建议 四 “存量改革”应适度与农业产业化的后续环节衔接 第三节 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建议 一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政策的四 个基本原则 二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设计的优化建议 三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外部环境的改进建议 第四节 研究反思 一 研究创新 二 研究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