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伤痕(中国常德民众的细菌战记忆)/侵华日军常德细菌战研究丛书

伤痕(中国常德民众的细菌战记忆)/侵华日军常德细菌战研究丛书

  • 字数: 31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聂莉莉|译者:刘云//金菁琳
  • 商品条码: 97875161673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9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侵华日军实施的常德细菌战给常德人民造成了深 重的灾难,许多无辜的生命因感染传染性极强的鼠疫 细菌而含冤离世,受害幸存者和受害者遗属同样承受 了巨大的痛苦,但这段悲惨的经历却因缺乏“记忆场 ”而被深埋在活着的人的记忆深处。为了人类的尊严 ,为了历史的正义,侵华日军细菌战的受害幸存者和 受害者遗属在日本正义律师、学者的协助下,将日本 政府告上法庭,要求日方承认历史罪责并进行赔偿。 记忆的伤痕被揭开,无数痛彻心扉的记忆被公之于世 。 《伤痕:中国常德民众的细菌战记忆》作者聂莉 莉以一名正义学者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运用文化人 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研 究方法,结合大量翔实而细致入微的第一手田野调查 资料—细菌战受害记忆,讲述了常德人民惨痛的细菌 战受害历程,从城乡地理分布、商业活动、民间习俗 、政府防疫活动等方面分析了鼠疫在常德肆意传播的 原因,以及鼠疫对常德城乡广大和平居民的戕害—— 巨大的身心伤害、地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崩溃、人际关 系的瓦解、家庭家族的覆灭……
作者简介
金菁琳,1984年出生,湖南省常德市人。日语语言文学硕士,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日语教学。负责本书第5—8章翻译。 刘云,1979年出生,陕西省汉中市人。日语语言文学硕士,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化和日语教学。负责本书第1—4章翻译。 聂莉莉,文化人类学者,1986年赴日留学,现为东京女子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社会文化及中日比较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刘堡——中国东北地区的宗族及其变迁》、《中国民众的战争记忆——日军细菌战的伤痕》、《知识分子的思想家——建国初期的潘光旦、费孝通及周围》。
目录
自序 面对民众的战争受害记忆 第一章 将民众的战争受害记忆写人“历史” 一 追究细菌战犯罪及文化人类学者的自觉意识 二 没有“记忆场”的记忆 三 “找回来”的记忆 四 作为社会生活史“记录”的记忆 五 忘却与记忆 第二章 常德地区 一 历史和地理 二 城乡之间 三 乡镇公所与保甲组织 四 宗族聚居的村落 第三章 记忆中的细菌战受害 一 常德城内的受害状况 二 常德地区受害全貌 三 鼠疫的扩散 四 恐怖与怨恨 第四章 重生厚葬文化的悲哀 一 以民间信仰、巫俗对付瘟疫 二 用中草药和土法治疗 三 保尸体完整重入土为安 四 厚葬文化 第五章 鼠疫发生后国民政府的对策与民众社会 一 国民政府的防疫体制及防疫活动 二 政府档案记录的民众对防疫措施的抵制 三 战时自上而下的防疫体制 四 疫区的基层行政 五 石公桥镇的鼠疫防治 第六章 细菌战之后 一 一蹶不振的村镇 二 除一人幸存外全员染疫死亡的宗族 三 人生的“三大不幸” 四 对亲戚邻里关系的影响 五 终生的伤痛 第七章 受害记忆的保存 一 受害者与受害记忆 二 融合了各种战争受害的浊流般记忆 三 心理外伤性记忆 四 记忆的表达 五 作为永久纪念的记忆 第八章 民众的战争受害记忆的力量 一 “忘却的政体”与“无罪化” 二 描写“真实的战场”的文学作品 三 展开对他者的想象与普及“知识” 四 民众的战争受害记忆的力量 附录 侵华日军常德细菌战受害调查三级网络成员示意图 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纪念塔题词、对联 常德县长庚镇关于保甲规约及保甲长姓名 《朱氏族谱·灾异志》 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盗在常德市施放鼠疫细菌的滔天罪行的回忆 常德广德医院创立之所知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