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区何以可能--芳雅家园的邻里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社区何以可能--芳雅家园的邻里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 字数: 21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吴莹
  • 商品条码: 978751616014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3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社区是社会学研究的经典问题域,吴莹编著的《 社区何以可能——芳雅家园的邻里生活》重点关注社 区是如何出现的,若干独立的个体如何结成熟人社会 。通过对北京市某商品房小区内社会联结发生和发展 的若干阶段,说明了地方社会生成各阶段的主要互动 形式、联结类型、关系网络特点和重组方式,进而揭 示出城市社会中社会交往的特征和商品房小区走向邻 里化的功力机制。
作者简介
吴莹,1983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9年获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发展与基层治理、城市化问题与住房政策。代表性论文有《基层社会中“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国家》《保障性住房的住户满意度和影响因素分析》和“The Constructive Significance of Homeowners'Rightful Protest in China”等。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一)“前社区”的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 二 研究背景 (一)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 (二)大都市的社会交往 (三)如何发现联结 (四)商品房小区:新型城市空间 三 方法论 (一)基本概念 (二)研究方法 四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商品房小区:空间特征与行动主体 一 商品房小区的出现 (一)城市住房的商品化进程 (二)商品房小区的制度设计:联结的必要性 二 行动主体 (一)有房阶级 (二)中国的业主们:主体、背景和倾向 三 当代城市的社区生活 (一)城市人的社区意识 (二)城市基层转型:从单位大院到商品房小区 四 个案概况 (一)个案选择 (二)小区概况 (三)业主特征 第三章 多中心式生发 一 物业问题的凝聚力 (一)业主论坛上的声音 (二)从虚拟到现实 二 个人魅力的感召 (一)时势造英雄 (二)赵兵的朋友们 三 公共空间的纽带作用 (一)花园晨语 (二)4号楼大厅 四 讨论与小结 (一)以利益为第一动力 (二)卡理斯玛的独特作用 (三)以生活为业 第四章 事件过程中的粘连 一 矛盾交锋 (一)在野党的形成 (二)寻找外援 二 和平建设 (一)邻居节 (二)建设和谐小区 三 讨论与小结 (一)危机性动员 (二)制造共同体 (三)国家的参与 第五章 情境中的断裂与重组 一 驱逐居委会 (一)老年俱乐部的新生 (二)矛盾激化 (三)协商与再定位 二 反污染运动 (一)抗议工厂 (二)游说政府 (三)起诉威胁 三 讨论与小结 (一)利益分歧中的关系重组 (二)集体行动中的策略调整 第六章 商品房小区邻里化进程 一 商品房小区社区生活的特点 (一)实用主义原则 (二)片断化参与 (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公众舆论 (四)看不见的国家 二 小区邻里化的动力机制 (一)特定空间的场所精神 (二)社会互动的形式化 (三)集体行动的认知建构 (四)合法性原则的要求 三 作为社区发育要素的社会联结 (一)生发:工具性、类型化与多中心 (二)趋势:进化、形式化VS情境化 四 网络时代的社区发育 (一)新的可能性 (二)网络中的社会交往 第七章 进一步的讨论 一 小区的命运:失落的社区? 二 重建:走向市民社会抑或治理单元 三 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