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创新的采纳行为研究

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创新的采纳行为研究

  • 字数: 25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高峰
  • 商品条码: 97875161593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高峰著的《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创新的采纳行为 研究》主要关注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创新的接受和采 纳行为。首先梳理了创新扩散理论、技术接受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等相关理论及其发展,并对国内外教育 领域技术创新采纳研究的现状、关心的焦点问题及研 究空间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研究的理论模型和假设,实证了高校在引进一项技术 创新后影响教师采纳和持续采纳创新的因素,以及这 些因素对不同创新采纳阶段的教师采纳行为的影响变 化。本书在丰富和深化现有理论的同时,对教育技术 的开发和教学信息化的推广具有较好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高峰,1967年生,山东聊城人。2004年、2014年分别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并获管理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大学组织行为、教育信息化、院校研究。近年在《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教育学术月刊物》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目前研究的课题有: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程度趋势,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早期阶段与学校组织的契合度,网络化教学方式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效度等。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现实背景 二 理论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五节 论文结构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第一节 创新扩散理论 一 创新特征与采纳速度 二 个人创新采纳决策过程 三 个人创新性与采纳者分类 第二节 技术接受模型及其发展 一 技术接受模型 二 技术接受模型的进一步发展 三 几个技术接受扩展和整合模型 第三节 计划行为理论及其发展 一 计划行为理论 二 解构的计划行为理论(DTPB) 第四节 社会认知理论 第五节 组织中的创新扩散过程 一 Zaltman等人的早期研究:二阶段过程模型 二 后期进一步的研究:创新过程各阶段的细化 三 与IT接受理论的综合 第六节 本章总结 第三章 教育领域技术创新扩散和采纳研究综述 第一节 文献来源、检索与选择 第二节 文献特征分析 一 发表时间和国别特征 二 文献涉及的技术创新类型 三 研究的被试 四 研究的理论视角 五 研究方法 六 研究的变量 第三节 影响因素及其与采纳行为的关系分析 一 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 二 创新特征 三 个人特征 四 组织因素 五 社会影响 第四节 本章总结 第四章 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 第一节 研究模型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研究变量和研究假设 一 使用行为和行为意向 二 创新特征 三 个人特征 四 组织因素 五 社会影响 六 不同采纳阶段各变量关系的变化 七 研究假设汇总 第三节 研究模型 第五章 研究环境、测量工具、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第一节 研究环境- 一 教育技术创新的选择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 第二节 问卷设计过程 一 问卷设计过程概述 二 研究变量的操作化及测量 三 小范围访谈 四 问卷小范围试测 五 信度和效度分析 六 最终问卷形成 第三节 正式问卷调查 一 样本选择及大小 二 数据收集 第四节 样本特征分析 一 样本描述统计 二 被试对各因素的认知差异 三 被试群体聚类分析 第六章 模型和假设检验分析 第一节 分析方法 第二节 测量模型分析 第三节 结构模型检验 一 创新特征影响模型的检验 二 个人特征影响模型检验 三 组织干预影响模型检验 四 社会影响模型检验 第四节 本章总结 第七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创新特征的影响 一 持续使用意向对使用水平的影响 二 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的影响 三 相容性感知的影响 第二节 个人特征的影响 一 自我效能的影响 二 个人创新性的影响 第三节 组织干预的影响 一 制度承诺的影响 二 促进条件的影响 第四节 社会影响因素的影响 一 主观规范的影响 二 社会形象感知的影响 第五节 综合分析 第八章 研究结论、意义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管理和实践意义 一 创新特征的影响方面 二 学校组织中的社群影响方面 三 组织干预的影响方面 四 个人特征的影响方面 五 不同采纳阶段不同类别的教师应该区别对待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 一 进一步拓展国内教育技术研究的边界,沟通教育技术 与社会科学学科的联系 二 将教师的认知信念作为高校组织内教育技术创新扩散的关键 三 从技术、个人、组织、社会影响4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 影响教师采纳或持续采纳教育技术创新的因素及影响 机制 四 采用横向研究方法探讨了各影响因素不同采纳阶段的动态变化 五 识别了6类不同特征的采纳群体 六 进一步丰富了创新扩散和技术采纳理论 第四节 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