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教育政策过程本土化研究

中国教育政策过程本土化研究

  • 字数: 34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贺武华
  • 商品条码: 97875161665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3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贺武华著的《中国教育政策过程本土化研究》一 书是对纷繁复杂的中国教育政策现象进行。过程一研 究;这既是对本土化教育政策过程理论的探讨与建构 ,也是对教育政策过程实践的分析与提炼,是理论与 实务的结合。著作旨在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教育政策 过程的一般概貌与基本特征,从学理上寻求对有中国 国情特色的教育政策现象的深度表达,探索发掘“中 国式”教:育政策过程的内涵实质与内在机理。
作者简介
贺武华,男,1976年9月生,江西吉安县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重点学科负责人,北京大学出站博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007至2012年,依次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二、一层次人才。 长期致力于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政策与教育思潮方面的研究。近年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cSSCI期刊40余篇,有3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15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88:出版专著《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学校重建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出版专著《浙江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专著《中国教育政策过程本土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教育言论集《换个视角看教育——教育问题的另一种解读》(浙江大学出版社);副主编或参著《教育学原理》《西方现代教育思潮》《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之路:北仑现象全息解读》等教材、著作多部。 近年先后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独立或第一承担人完成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次,第六届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次,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次,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次,浙江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次,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次,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等奖励。
目录
序 序二 第一章 教育政策·过程·案例研究 第一节 本土化教育政策研究的提出 一 恰逢其时:这是一 个教育政策大生产大繁荣的时代 二 扎根土壤:教育政策的环境基础与本土化教育政策研究 三 南橘北枳:西方公共政策学理论与话语引入的局限性 四 时代召唤:本土化教育政策研究日益受到各界重视 第二节 教育政策与教育政策过程 一 从静态表现形式来理解教育政策 二 教育政策过程及其研究的学理基础 三 从政策过程看我国教育政策的类型 第三节 教育政策过程的案例研究 一 本土化公共政策过程研究的自省 二 教育政策过程的案例研究方法与思路 三 教育政策过程案例研究的基本特点 四 教育政策过程案例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五 政策经验与理论导向的关系 第二章 本土化教育政策过程研究现状评述 第一节 国内教育政策的基础性研究概况 一 教育政策的学科理论性研究 二 具体教育政策的综合性研究 第二节 教育政策过程研究的基本类型 一 理论导向的教育政策经验研究范式 二 运用某种理论对教育政策的解释性研究 三 教育政策的文本与话语分析路径 四 教育政策过程的案例研究 五 教育政策过程访谈回忆类的研究 六 我国教育政策过程研究现状简评 第三章 中国教育政策过程的脉络渊源 第一节 “源与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公共教育政策 一 相关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探索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与教育政策 第二节 党政关系变量与中国教育政策过程特点 一 理解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政府” 二 共产党组织在我国教育政策过程中的公权履行 第三节 中国教育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取向特点 一 教育政策价值的多维取向与动态平衡 二 教育政策效力因教育政策价值功能而异 三 教育政策价值的冲突与政策的频繁波动 第四章 中国教育政策过程的路径特点 第一节 精英决策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一 教育决策精英角色地位的日益凸显 二 教育政策过程中的群众基础与参与 第二节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互动 一 两种政策路径的利弊简析 二 综合型决策模式的理想选择 第三节 政策试点与示范并举 一 政策试点与示范的国情特色 二 政策试点与示范中的问题分析 第四节 政策传递、继承与仿效扩散 一 政策传递与继承类型分析 二 政策仿效与扩散现象概述 第五节 政策学习与本土化移植创新 一 教育政策的学习与借鉴 二 从舶来品到本土化创新 第五章 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政策多维关系 第一节 “政策间性”:生命型教育政策过程初探 一 主体间性的启示与移植 二 政策间性概念的自主阐释 三 政策间性教育运用的意义 第二节 教育问题政策办:教育政策的常规功能 一 教育政策配套:政策加强与支持 二 教育政策的应急与救火 第三节 政策问题政策办:教育政策的膨胀与低效 一 “政策问题政策办”现象识读 二 “政策问题政策办”的政策低效与膨胀分析 第四节 政策弹性空间:利益相关者博弈的温床 一 政策弹性空间概念的提出 二 政策弹性空间存在合理性解读 第五节 政策矛盾:教育政策间的冲突与挤兑 一 教育政策“打架”现象探析 二 教育政策矛盾的原因分析 第六节 政策调控与干预:教育政策的人为左右 一 人为调控与教育政策倾斜 二 教育的政策干预与调控 第六章 “中国式”教育政策过程的案例实证分析 第一节 政策制定:《教育规划纲要》与中国特色教育决策 一 《教育规划纲要》政策形成过程简要回顾 二 《教育规划纲要》的政策过程特点解读 三 《教育规划纲要》政策过程的行动意义 第二节 政策执行: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从中央到地方 一 国家在倡导: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发展演变 二 地方在执行:浙江落实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行动 三 同在蓝天下:绍兴“两个为主”政策的示范性执行 四 样板难示范:农民工子女教育好政策的尴尬 第三节 政策转型:“国家示范高职建设”的政策发展 一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政策制定的合理解释 二 从示范性院校建设看外源性政策的合理借鉴 三 从“示范”到“骨干”:一 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四节 政策变迁:独立学院办学政策的浙江经验 一 浙江独立学院政策的创新历程 二 从独立学院办学与发展看教育的浙江模式 第五节 政策扩散:“中国式教育券”的本土化演进 一 教育券在长兴的历史使命评鉴 二 长兴教育券政策的时代性变化与走向 余论 一件颇具启发性的事件 第六节 政策创生:蒙阴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政策考察 一 蒙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政策的基本过程 二 蒙阴寄宿制学校办学的初步评估与政策建议 第七节 政策评估:“国家质量”工程的省级行动 一 浙江省“十一五”质量工程政策执行实况考察 二 “行动计划”政策执行的利益相关者调研 三 质量工程“行动计划”的政策改进 结语 附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