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世纪上半期社会主义经济核算论战研究

20世纪上半期社会主义经济核算论战研究

  • 字数: 27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杨日鹏
  • 商品条码: 97875161615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上半期,奥地利学派和社会主义者,围 绕着社会主义经济核算问题,展开论战。奥地利学派 的领军人物是米塞斯和哈耶克,而泰勒、多布和兰格 等人,则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主要代表。时至今日,围 绕着论战主题的争论,还在继续。从理论角度看,如 何评价奥地利学派对社会主义的批评,如何看待市场 与计划的关系等问题,依然有待于探讨。杨日鹏编著 的《20世纪上半期社会主义经济核算论战研究》从实 践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进程中涉及的资源如 何有效配置和利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既是论战 中的重要主题,又事关当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 。摒弃意识形态的纷争,从一个客观而理性的角度, 重新审视社会主义经济核算论战,当能为我们的理论 思考提供更多的启迪,为我们的改革实践提供更多的 借鉴。
作者简介
杨日鸦,1982年7月生,山东蓬莱人,毕业于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政治学(科社)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政治思想史、20世纪社会主义思想史。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在《社会主义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在冯克利老师指导下翻译出版了《自由平等博爱》和《迈斯特文集》两部著作,并发表译文若干。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价值 二 研究现状综述 三 研究框架 第一章 论战的背景 第一节 理论背景(一):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 一 生产资料公有制 二 计划经济 三 按劳分配 第二节 理论背景(二):门格尔与奥地利学派的兴起 一 奥地利学派创始人门格尔简介 二 主观主义 三 个人主义 四 方法论原则的应用 第三节 时代背景 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二 资本主义市场的大萧条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论战的前奏 第一节 自由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批评 第二节 纽拉特与战时经济理论 一 战时经济创始人纽拉特简介 二 实物经济理论 第三节 皮尔逊与考茨基的论战 一 皮尔逊的价值理论 二 社会主义共同体中的价值问题 三 皮尔逊对考茨基的批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论战过程(一):奥地利学派对中央计划经济的批评 第一节 米塞斯对中央计划经济的批评 一 经济核算理论提出的背景 二 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三 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经济核算 四 社会主义制度中的经济核算问题 第二节 哈耶克对中央计划经济的批评 一 哈耶克第一次思想转变 二 知识问题的提出 三 知识的性质 四 对中央计划的批评 五 价格作为一种传递知识的工具 第三节 罗宾斯对中央计划经济的批评 一 罗宾斯其人 二 对计划经济的批评 三 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理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论战过程(二):社会主义者对奥地利学派的回应 第一节 巴罗尼的“数学计算法” 一 巴罗尼其人 二 自由竞争的均衡体系。 三 社会主义的均衡体系 四 作为支持社会主义的巴罗尼 五 作为反对社会主义的巴罗尼 第二节 泰勒的“试错法” 一 泰勒其人 二 泰勒的社会主义观 第三节 兰格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一 兰格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 兰格利用的学术资源 三 兰格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 兰格模式的内在一致性 五 兰格模式的可行性 第四节 论战中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争论 一 争论的背景 二 迪金森的观点 三 多布对迪金森的批评 四 迪金森的回应 五 勒纳对多布的批评 六 多布对勒纳的回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论战过程(三):奥地利学派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回应 第一节 哈耶克对市场社会主义的批评 一 哈耶克在论战中的贡献 二 哈耶克对均衡分析的批评 三 哈耶克对竞争解决方案的批评 第二节 米塞斯对市场社会主义的批评 一 米塞斯的论战经历 二 米塞斯对均衡分析的批评 三 米塞斯对人造市场的批评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论战的延续 第一节 米塞斯的理论扩展 一 市场过程理论 二 企业家理论 三 激励机制 第二节 哈耶克的理论扩展 一 学术生涯的第二次转变 二 自发秩序 三 法治 第三节 布鲁斯的分权模式 一 布鲁斯其人 二 分权模式 三 对分权模式的评价 第七章 对论战的思考 第一节 论战过程的重述 第二节 市场与计划 一 市场与计划 二 市场体制与计划体制 第三节 对中国转型的分析 一 对计划体制的分析 二 对改革开放进程的分析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