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前30年与后30年)(精)

中国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前30年与后30年)(精)

  • 字数: 444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英)琳达·岳|译者:鲁冬旭
  • 商品条码: 97875086544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1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30年高速发展是如何实现的?在中国经 济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我们应该有怎样的预期,选择 怎样的目标和道路?中国如何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真正跻身富裕国家的行列?这是每一位关心中国经 济的人最关心的问题。 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 ,中国从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一跃成为全球第二 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一个举 足轻重的因素,中国在重塑整个世界的面貌。但是, 尽管中国经济奇迹有目共睹,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却蒙 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因为中国经济有着独特的复杂性 :中国既面临着发展中国家的种种挑战,又在从计划 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中获得了巨大的力量。琳达· 岳著的《中国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前30年与后30年)( 精)》将在此基础上,探究中国的增长这一核心主题。 本书从微观经济的角度入手,由小及大地揭示出中国 经济发展的宏观动力和影响因素,重点剖析了技术、 知识、创新对经济增长所起到的作用,并且探讨了国 家和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认为 ,要真正成为一个超级经济大国,要释放出最大的潜 力,中国应该进行微观和宏观层面上的双重改革:微 观上,通过促进生产力要素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生产力 ;宏观上,中国需要逐步完成经济结构调整的伟大转 型任务。 这本书聚焦于中国经济的过去和未来,是每 一位关心中国经济、与中国有商业或政治联系的人的 必读书。
作者简介
琳达·岳(Linda Yueh)英国牛津大学圣埃德蒙学院经济学研究员,伦敦商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及北京大学经济学客座教授。琳达?岳被认为是*了解中国经济的欧洲学者之一,她担任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增长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重点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琳达?岳曾受邀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世界银行、欧盟委员会、亚洲发展银行等多项活动和多个组织提供意见和咨询,并多次受邀在中国发表演讲。
目录
中文出版序 中国的发展:经济超级大国的诞生 第1章 中国经济奇迹是如何发生的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本书结构 第2章 新增长理论:中国式“制度创新” 中国的渐进式经济改革 中国产权体系:未来改革的方向 法制改革 中国悖论 法制与市场:中美比较 法律的执行 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法制改革与经济改革 经济增长、法律和全球化 结论 第3章 新古典增长理论:公司化进程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改革 劳动生产率的衡量 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分配效率与技术效率 企业改制 企业公司化与所有制改革 数据 企业业绩的影响因素 公司化进程对GDP的贡献 结论 第4章 内生增长理论:人力资本与劳动力市场改革 “下岗”与“再就业” 第三次工资改革 中国父母的人力资本投资 告别“铁饭碗” 农民工群体 结论 第5章 “追赶”发展模型:技术转移和创新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 中外合资企业 技术转移的评估 对“追赶式”发展的贡献 创新与专利 专利、外商投资与经济发展 专利法的有效性 创新的决定因素 结论 第6章 非正式的增长决定因素:自主创业和社会资本 中国的“关系” “关系”与收入 自主创业与社会网络 谁会选择自主创业 结论 第7章 金融业和法治环境:私营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中国的私营企业 企业家的创业动机 法律限制与金融抑制 私营企业与各省法制建设 第8章 全球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的再平衡 中国效应 全球经济失衡 中国经济如何实现再平衡 结论 附录:Salter-Swan 模型中CCE 曲线的推导 第9章 结语:政府的角色 中国之“看得见的手” 国有企业改革 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高储蓄率与劳动力的低效率分配 扭曲的代价 中国经济的未来 中国政府的**规模与管理范围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