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设计

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设计

  • 字数: 210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齐子翔
  • 商品条码: 978750977883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0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是以专门联合委员会制度为 协调形式的一种区际经济利益让渡与分配的长效机制 ,是解决区际经济利益;中突的规则,是地方政府间 的合同,是一类利益分配函数,是一个区际经济利益 再分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区域经济协调权威机构 被国家授权对各区际利益主体的立场加以评定,并作 出对各方在执行过程中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仲裁决 定。 齐子翔编著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设计》将京 津冀协同发展机制分为五个分机制,分别是:协商机 制、仲裁机制、分享机制、分摊机制和补偿机制。协 商机制基于横向视角,仲裁机制基于纵向视角,分享 机制基于财税体制改革的视角,对应横向分税制,针 对竞争性领域;分摊机制基于投融资机制改革的视角 ,对应横向成本分摊制,针对半竞争半公其产品;补 偿机制基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视角,对应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针对公共产品。京津冀协同发 展机制的实现路径是纵横结合。
作者简介
齐子翔,男,北京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毕业,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设计、市场设计。在《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京津冀产业区际转移与疏解非首都功能路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双边匹配理论的企业区位配置模型与区位市场设计”、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依托京津冀建设世界城市的路径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首都经济圈的目标定位及战略重点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软课题“推动首都经济加快融入世界产业新格局研究”、“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激励政策的国际借鉴与对策建议”、天津市滨海新区发改委委托课题“提升滨海新区国际化水平研究”的研究及2013年、2014年《京津冀发展报告》的撰写工作。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 理论综述与文献梳理 三 本书结构安排、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章 区际协调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一 国内经验 二 国际经验 三 国内外经验借鉴与比较 第三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的理论基础与顶层设计 一 引致区际经济利益非均衡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 二 协调机制的理论基础——区际纳什均衡 三 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的顶层设计及五类分机制 四 京津冀区际经济利益协调历史沿革与现状 五 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评价 第四章 基于纵横结合的协商机制与仲裁机制 一 经济空间溢出、行政边界刚性约束与协商机制 二 地方政府有限理性、市场的不完全性与仲裁机制 第五章 基于财税机制改革视角的京津冀产业区际转移税收分享机制 一 京津冀产业区际转移的契机及可能性 二 京津冀产业区际转移的现状与困境 三 横向分税制 四 京津冀产业区际转移模式 五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投资机制改革视角的京津冀区际基础设施共建成本分摊机制 一 基础设施的定义与分类 二 区际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 三 横向成本分摊制 四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视角的京津冀生态补偿机制 一 京津冀流域生态现状 二 京津冀流域生态联防联控与财政横向转移支付 三 区际生态补偿机制 四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对策反思 一 结论 二 对策反思 三 研究展望与不足 附录A 哈马达模型 附录B CPLS模型 附录C 公式6.5推导过程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