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郭璞诗赋研究

郭璞诗赋研究

  • 字数: 30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赵沛霖
  • 商品条码: 97875161656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1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赵沛霖编著的《郭璞诗赋研究》对郭璞生平简历 和他现存的包括残篇、残句在内的全部诗赋作品,做 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对于郭璞生平资料的挖掘 、考辨和重新梳理,为建构其生平和正确评价其作品 提供了新的根据;论证《游仙诗》是诗人学道修仙历 程的“自叙”,反映了魏晋时期一代士人在精神寻觅 过程中的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风貌,具有完整、 统一的主题和结构;《江赋》是两晋之交我国历史上 第一次南北对立特定背景下的产物,具有强烈的现实 性……在对作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评价郭璞, 肯定了他对于中国诗歌史的巨大贡献。书中所论有些 是前人没有注意或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有些是文学 史上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给出具有说服 力的新答案,必将推动郭璞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简介
赵沛霖,男,1938年10月生,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先秦八代三朝文学与文化研究。近年来的主要学术研究成果有《先秦神话思想史论》《现代学术文化思潮与诗经研究——20世纪诗经学术史》《庄子自然观》《八代三朝诗歌新选》以及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郭璞生平 第一节 郭璞生平若干史实考辨 一 关于郭璞隐居青溪山的时间 二 郭璞隐居的青溪山究竟在湖北临沮还是在河南登封? 三 郭璞与丞相王导的关系及其为皇帝直接效命的机缘 四 占卜生涯对郭璞人生态度和人生道路的影响 第二节 郭璞的神仙道教信仰 一 郭璞对于神仙道教的思想认同 二 郭璞对于神仙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三 小结和说明 第三节 尸解升遐:郭璞之死解读 一 政治、宗教背景 二 郭璞荒诞乖谬之言行 三 宗教动机——内在驱动力 四 小结与其他 第四节 郭璞的生平简历和特色人生 一 郭璞生平简历 二 郭璞人生的重要特点 第二章 郭璞的诗歌之一:《游仙诗》 第一节 《游仙诗》研究历史的教训和启示 一 《游仙诗》内容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二 《游仙诗》研究历史的教训和启示 第二节 “序诗”:全诗的思想基点和思想指向 一 两种对立的人生价值取向的抉择 二 走隐遁之路,与入世观念彻底决裂 三 序诗的意义及其与正文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学道修仙的原因和思想基础 一 生命悲剧及其带来的焦虑和痛苦 二 探索和寻求摆脱生命悲剧的途径 三 对于学道修仙之路的肯定及其原因 第四节 神仙世界与宗教存想 一 通过宗教存想而出现的神仙世界之一 二 通过宗教存想而出现的神仙世界之二 三 第三、九这两首的共同点与具体差别 第五节 第二、六、八、十首诗解析 一 第二首:学道修仙之始——山林隐逸 二 第六首:以历史题材表现对学道修仙的观点和认识 三 第八首:修德悟道 四 第十首:修炼成仙,赴神仙世界 第六节 《游仙诗》内容的构成和段落划分 第七节 《游仙诗》是学道修仙历程的“自叙”——《游仙诗》的主题及其思想特征 第八节 《游仙诗》的结构特点 第九节 关于方术修炼的艺术处理 一 关于静啸、服食、行气和服炼津液的艺术处理 二 关于存想幻视所见神仙世界的艺术处理 三 小结 第十节 《游仙诗》对中国诗歌史的重要意义和贡献 第三章 《游仙诗》残句的性质与价值 第一节 正确认识《游仙诗》残句的前提 第二节 《游仙诗》残句内容分析 一 残句一、二、三 二 残句四 三 残句五 四 残句六、七、八 五 残句九 六 残句十、十一 七 残句十二 第三节 结论:《游仙诗》残句的性质、特点和重要价值 第四章 郭璞的诗歌之二:颂歌和赠答诗 第一节 一首富于时代特征和人生悲情的颂歌——《与王使君诗》 一 结合历史巨变赞颂王导功德 二 结合个人遭遇,寄托人生悲情 三 强烈的君权至上观念和君权神授观念 四 艺术表现特点和成就 五 小结 第二节 赠答诗 一 《赠温峤诗》 二 《答贾九州愁诗》 三 《答王门子诗》 四 《赠潘尼》 五 小结 第五章 郭璞的辞赋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对立与《江赋》 一 前人研究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二 《江赋》是历史上第一次南北对立特定背景下的产物 三 长江的艺术形象及其意义 四 作者对东晋君臣所寄托的希望 五 长江孕育了崇高的道德精神 六 结构安排的得与失 第二节 关于《客傲》 第三节 辞赋残篇 一 《蜜蜂赋》 二 《蚍蜉赋》 三 《井赋》 四 《巫咸山赋》 五 《盐池赋》 六 《流寓赋》 七 《登百尺楼赋》 八 《南郊赋》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附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