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梨园文献与优伶演剧--京剧昆曲文献史料考论/国学新锐丛书

梨园文献与优伶演剧--京剧昆曲文献史料考论/国学新锐丛书

  • 字数: 47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谷曙光
  • 商品条码: 978751616335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7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京剧昆曲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亦是考察中 国社会、文化的一个独特视角。 清代以降,戏曲的重心已从案头转移到了舞台、 由文本更迭为表演。清乾隆以后的戏曲史,实即一部 优伶演剧史。 由谷曙光所著的《梨园文献与优伶演剧--京剧 昆曲文献史料考论》一书立足于文、音、像、档等“ 梨园文献”,专注其特有的综合性、多元性和鲜活性 ,以之观照清中叶以来的剧坛变迁和优伶爨演。概言 之,文献是基石,梨园是生态,优伶是主体,而演剧 是研究的终极目标。发现新材料、关注珍稀史料,乃 本书一大特色;议论出于文献,则是研究始终秉持的 理念;而优伶与演剧,又是本书的着力点。 本书首次标举“梨园文献”的概念,案头与场上 贯通,文献与思辨并重,尝试创新研究范式,切实推 进清乾嘉以迄民国的戏曲研究。
作者简介
谷曙光,安徽省蚌埠市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文体学、古典戏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韩愈诗歌宋元接受研究》《宋代文体学论纲》《梅兰芳老戏单图鉴》等专著,整理编校《梅兰芳珍稀史料汇刊》《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副主编)等戏曲文献,在《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民族文学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 人文社科、全国高校古委会等科研项目多项。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京剧昆曲文献学概论 一 京剧文献学论纲 二 清代京昆研究书刊、史料提要 三 清代宫廷戏曲文献新发现举隅 四 清代昆曲珍稀史料《听春新咏·昆部》 五 异域之眼:《燕行录》中的北京正阳门外演剧 第二章 剧作家、剧坛与剧目研究 一 晚清民国的满族皮黄剧作家述论 二 维新派与国粹家:“伶隐汪笑侬的矛盾人生 三 民国五年北京剧坛演出状况分析——以《演唱戏目次数调查表》为中心 四 “秋胡戏妻故事在不同文艺品种间的演绎流变——史传·诗歌·变文·杂剧·京剧 五 民国红楼戏稀见史料论札 第三章 清代梨园花谱研究 一 新发现足本《听春新咏》与重新认识清嘉庆北京剧坛 二 谭献撰梨园花谱《群芳小集》、《群英续集》考略 三 谭献王诒寿·谢苏生 第四章 谭鑫培戏单与轶闻 一 新善本《辛亥庚戌剧目》考论 二 那桐与谭鑫培:追寻一桩梨园轶闻的真相 第五章 梅兰芳特刊专集、小说与戏单 一 反思当代的梅兰芳研究:重复与遮蔽 二 梅兰芳特刊专集叙论 三 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梅兰芳题材小说论略 四 梅兰芳舞台生活的历史还原与细节呈现(上) 五 梅兰芳舞台生活的历史还原与细节呈现(下) 第六章 梅兰芳与昆曲 一 梅兰芳保存提倡昆曲的历史功绩 二 梅兰芳搬演汤显祖《牡丹亭》述论 第七章 杨小楼念白与小说 一 杨小楼:武生行念白的典范 二 清末民初关于杨小楼的小说 第八章 余叔岩特刊、戏单与老唱片 一 余叔岩早期的珍贵文献:石印本《余叔岩》 二 余叔岩晚年演出徵实:“丛碧宴客堂会及其他 三 诗意的歌唱 古英雄的写照 ——余叔岩“十八张半”老唱片品鉴录 第九章 近代传媒与戏曲 一 清末剧坛新景观:演出与报刊剧评的同步互动 二 《剧学月刊》:戏剧期刊的重镇与“梅程党争 三 特立独行的人与刊:张古愚和他创办的《戏剧旬刊》 第十章 京剧唱片录音研究 一 京剧唱片学的珍稀史料:《北京唱盘》 二 京剧唱片录音丛札 第十一章 周氏兄弟与戏曲 一 周作人对传统戏曲的认知及其“转变” 二 鲁迅、周作人兄弟戏曲观的异同 第十二章 戏曲散札 一 唐戏·九苞凤凰五色师子 二 齐如山著《国剧艺术汇考》及其他 三 关于红豆馆主 四 梨园游戏文两则 参考文献举要 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