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皓首沉思录(林可济哲学论文自选集2003-2014)

皓首沉思录(林可济哲学论文自选集2003-2014)

  • 字数: 433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林可济
  • 商品条码: 97875097766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2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瑰宝,每一种哲学思想体系都 有其“一贯之道”,它是哲学家殚精竭虑、慎思明辨 地对世界所作的不同旨趣的深度洞察,是高超直觉与 美妙体悟的结晶。品读林可济的《皓首沉思录(林可 济哲学论文自选集2003-2014)》如同跟随一位耄耋智 者穿越时空,进入自由之境,从中概览中西哲学之精 神,探寻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
林可济,1933年12月生,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曾担任的学术职务有: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福建省科协委员、福建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国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等。1998年初退休,现为福建老年大学师大分校校长。 曾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课题、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和省教委课题多项。科研成果颇丰,并多次获奖。 1992年10月,国务院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事迹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卷》(1997)、《国际传记辞典》(第23版)、《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第12版)等国内外多种不同版本的传记辞书中。
目录
序 自序 一 中西哲学及其比较 追问“存在”,还是追问“存在者”? ——从海德格尔的哲学视角梳理西方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基本问题新探 “天人合一”:东方基本思维模式的哲学表达 ——季羡林关于“天人合一”的《新解》与《再思考》 “轴心时代”理论视野下的儒学与道学 ——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相关内容述评 海德格尔何以赞赏老庄哲学? 王阳明哲学属性的多维透视 ——从“心外无物”说谈到对唯心主义的评价 梁漱溟和他的《中西文化及其哲学》等著作 二 关于1957年中国哲学史座谈会 坚守独立思考的学术争鸣之道 ——1957年中国哲学史座谈会的回顾与反思 求解“真问题”:如何对待唯心主义 ——从1957年中国哲学史座谈会说起 唯心主义评价问题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从贺麟关于唯心主义的看法说起 三 哲学理论问题的反思·辩证法核心问题 解放思想的哲学与哲学思想的解放 ——我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若干哲学理论问题的反思 关于辩证法核心问题意见分歧的回顾与反思 ——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和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百家争鸣:解决学术理论问题意见分歧的必由之路 ——关于辩证法核心问题意见分歧的回顾与反思 冯友兰先生的矛盾观及其现实意义 四 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思想再探索 西方逻辑分析方法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完美结合 ——金岳霖哲学著述与学术人生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从冯友兰先生“三史”“六书”“一序”说起 独辟蹊径平章华梵融会佛儒兼采中西 ——熊十力“新唯识论”哲学思想的再认识 昌明国故融化新知为往圣继绝学 ——汤用彤的中国佛教史和魏晋玄学研究 融合古今学贯中西 ——球代链非庄曲堂术薯抹与始坷人毕 任继愈《老子》研究中的方法论探索 张世英的学术历程:从哲学史家到哲学家 五 哲学与科学 重新审视“李约瑟问题” ——从中西文化哲学差异的视角 辩证自然观·生态伦理·生态文明 ——兼论《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代科学发展与中国古代哲学思维 ——从《希格斯玻色子、格物致知与四大皆空》一文说起 六 审美观研究与“人生境界”说 庄子美学精神与古代山水画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漫步在美学和艺术的林间花径 ——宗白华先生的《流云》《美学散步》《艺境》及其他 信仰的多维性及其与真善美的关系 提高人生境界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冯友兰“人生境界”学说述评 人生的不同境界 ——从《读书偶记》想到的 六十载哲学沉思的一得之见 ——从《哲学:智慧与境界》的出版说起 七 学派研究及读书评论 现代与传统、激进与保守复杂关系的辩证思考 ——重评“学衡派”和《学衡》杂志 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己任 ——《学衡》杂志纵横谈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张世英关于“天人之际”问题研究及其方法论原则 探讨个人精神境界问题的社会文化维度 ——评张世英新著《境界与文化》 中华文化发展的光辉未来:自我觉醒、个性解放 ——张世英《中西文化与自我》读后 一位资深出版家三十年的精神苦旅 ——从《征途——薛德震哲学书信集》说起 想象的实质及其哲学意义 ——从《思想的想象》说起 跋 哲学之无用与大用 ——从教问道56年(1958~2014)之感言 附录 学术论著要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