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启蒙主义到古典主义(苏雪林文学思想论)/宜春学院学者文库

从启蒙主义到古典主义(苏雪林文学思想论)/宜春学院学者文库

  • 字数: 20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刘旭东
  • 商品条码: 978751616195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5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自从苏雪林重新进入大陆学术界的研究视野,对 她的界定基本仍停留在一个美文作者,或一个偏于保 守的文学批评家等判断水平上。这种已有的判断,其 因在于对当时文学潮流和动向考察的缺位,使研究缺 少了历史的深刻性,同时还因缺乏发展变化的眼光, 而使研究对象变得平面和单调。《从启蒙主义到古典 主义(苏雪林文学思想论)》作者刘旭东借助于近年来 学界关于文学思潮研究的成果,把苏雪林纳入思潮视 野下予以观照,清晰地呈现出她整个写作生涯中文学 思想的流变过程,从而更准确地解释其每一阶段思想 发生转向的外部和内在的原因,使一个相对真实、丰 满的苏雪林走进我们今天的文学史。
作者简介
刘旭东,男,1979年12月生,江西高安人,201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宜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章 从启蒙到古典:苏雪林文学思想的流变 第一节 思潮视野下的苏雪林 一 “冰雪聪明”提法的意义遮蔽 二 概念的厘清 三 从启蒙主义到古典主义 第二节 文学主题的变奏 一 启蒙书写(1925—1930年) 二 道德批评(1931—1937年) 三 民族想象(1937—1949年) 四 政治依附(1949年—晚年) 第二章 启蒙书写:苏雪林20世纪20年代的写作姿态 第一节 确证自我: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人生意义的探寻 一 自我意识的觉醒:从“热烈”到“悲凉” 二 自由之难:思想很新,行为很旧 三 人生美的追求:一个“美丽的谎” 第二节 国民性批判:国民劣根性的挖掘和微观的社会批评 一 国民劣根性的挖掘:《在海船上》和《归途》 二 微观的社会批评:被忽略的《生活周刊》的写作 第三章 道德批评:新人文主义立场和人格论批评模式的确立 第一节 苏雪林文学思想的古典主义倾向 一 苏雪林与梁实秋的精神契合 二 文学与道德 三 文学贵在表现人类“基本的情绪”和不变的“人间性” 四 理性的节制 第二节 苏雪林新文学批评的特点 一 作为双刃剑的人格论 二 敢下判断的批评 三 与所论者处于同一 境界 第三节 “反鲁”:道德化批评的逻辑结果 一 事件始末 二 道德化批评的逻辑结果 三 “正义的火气” 第四章 民族想象:苏雪林的抗战写作 第一节 复杂的民族意识 一 以种族论为基础 二 以国家主义为指向 三 以反思启蒙重建民族自信心 四 鼓吹尚武精神 第二节 《蝉蜕集》:民族主义文学的范本 一 如何想象中国 二 历史与现实的互见 三 文学形式的民族性 第五章 政治依附:晚期苏雪林的政治化写作 第一节 提倡恢复旧伦理与拥护专制统治 一 背叛五四:提倡封建伦理 二 恢复父权 三 拥护专制统治 第二节 “反共”与充当文艺“纠察队”员 一 “反鲁”与“反共” 二 充当文艺“纠察队”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两种美学立场的冲突 ——论苏雪林《沈从文论》及沈从文的反批评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