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间仪式艺术展演民俗传承(彝族花鼓舞田野民俗志研究)/联大学术文库

民间仪式艺术展演民俗传承(彝族花鼓舞田野民俗志研究)/联大学术文库

  • 字数: 342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黄龙光
  • 商品条码: 97875161567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4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仪式舞蹈峨山彝族花鼓舞,是川滇黔桂彝族原始 共祖阿普笃慕主持六祖分支开疆拓土、辗转迁徙的仪 式模拟和记忆象征,是彝族祖灵崇拜的仪式化神圣展 演和彝族身份认同的艺术叙事符号。由黄龙光著的《 民间仪式艺术展演民俗传承(彝族花鼓舞田野民俗志 研究)》以传承为脉络,对彝族花鼓舞起源、送灵丧 仪、艺术展演进行了历时共时的全方位立体考察。从 历史记忆与彝母语词源学考证,花鼓舞源自彝族内部 ,但层叠了外来花灯唱调等元素。彝族民间丧仪是彝 族花鼓舞元传承场,母系亲属关系是其传承血缘纽带 ,民间花鼓会是其传承的主要群体单位。作为彝族花 鼓舞的新传播方式,当代艺术展演活动与民间丧仪传 承,共同构成彝族花鼓舞“魔幻”与“现实”的整体 传承。
作者简介
黄龙光(彝名:诗纳倮乌),1974生,彝族,云南峨山人,法学(民俗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学者(2012.03—2013.03),研究方向为艺术民俗学、生态民俗学。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 人文社科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等项目。主编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综述 三 主要研究方法 四 材料及其使用 五 相关概念 第一章 彝族花鼓舞自然人文生境 第一节 峨山:“长有竹子的山川” 一 峨山自然地理概况 二 “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 三 “彝族花鼓舞之乡” 第二节 塔甸镇:“花鼓之源” 一 “一、六”街 二 “先居之所” 三 “圣火之地” 四 “花鼓之源” 第三节 塔甸村:“长满松树的坝子” 一 “农村里的城市” 二 龙潭草海 三 “五姓公会” 四 塔甸大庙 小结 第二章 彝族花鼓舞的起源 第一节 民众记忆与口头传说 一 “花鼓娘娘”的传说 二 民间“花鼓会” 三 民间鼓灵神启 第二节 从彝族历史探寻花鼓舞起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作为民间仪式的花鼓舞 三 花鼓舞中的历史记忆 第三节 从彝母语名探寻花鼓舞起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从“跳花鼓”到“者波比” 三 “者波比”溯源 四 《笃慕罗思则》 小结 第三章 彝族民间丧葬仪式花鼓舞 第一节 彝族民间葬俗起源 第二节 彝族民间丧鼓舞习俗 第三节 民间丧礼花鼓舞仪式过程 小结 第四章 “开新街”花鼓舞 ——从仪式到展演 第一节 开新街节俗 一 “一条街两个村” 二 彝汉族际传播 三 小花鼓舞的出现 第二节 花鼓拜新年 一 迎送灯神 二 贺家拜年 三 “沿街拜”到“拦路拜” 第三节 “开新街”到“艺术节” 一 “咪嘎哈”祭祀 二 艺术节花鼓舞 三 花鼓舞大赛 小结 第五章 从“花鼓飞花”到“花鼓之乡” 第一节 “花鼓飞花” 一 “花鼓飞花” 二 花鼓舞调演 第二节 校内外的花鼓舞 一 “阳光花鼓操” 二 课外花鼓舞展演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花鼓舞 一 彝族花鼓舞调查 二 文化产业规划中的花鼓舞 小结 结语 一 “魔幻与现实”的民俗传承语境 二 民俗传承主体的兼性身份 三 民俗传承研究范式反思 余论 一 艺术民俗志式调查研究 二 主体生活串联式民俗志 三 当代民俗研究范式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访谈内容 访谈人基本信息 附录二 彝族花鼓舞队调查统计情况 附录三 《笃慕罗思则》(即《踩尖刀草篇》) 附录四 彝族花鼓舞打击乐谱图 附录五 彝族民间花鼓歌 附录六 彝族花鼓舞基本步法及动作解说 一 道具 二 舞蹈动作 三 基本套路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