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叙事学

中国叙事学

  • 字数: 358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傅修延
  • 商品条码: 97873012575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4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傅修延编著的《中国叙事学》导论强调中国叙事 学研究应穿透百年来西方影响的“放送”迷雾,同望 我们自身弥足珍贵的叙事传统。初始篇探讨初始叙事 对后世的影响,对象为与太阳运行有关的元叙事、《 山海经》中的原生态叙事以及处在叙事长河上游的先 秦叙事等;器物篇将器物纳入叙事学视野,观察青铜 器上的前叙事以及陶瓷在中国文化“意义之网”上的 位置;经典篇从“契约”与“互文”角度重新阐释四 大古典小说和四大民间传说,并从叙事演进角度论述 赋体文学的贡献;视听篇中既有与外貌描写相关联的 视觉叙事,又有一直为学界忽略的听觉叙事;乡土篇 以江西的两则地方叙事——羽衣仙女与许逊传说为解 剖标本,具体展示中国叙事的本土形态与其来有自。 以上五篇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从不同角度说明中国 叙事的生成条件与独特面貌,卷入讨论的既有传统意 义上的叙事文本,又有现行分类无法囊括的“含事” 器物与“涉事”感知等。
作者简介
傅修延,1951年生于南昌,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师范大学叙事学中心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在多伦多大学比较文学中心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英语系访学。现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全国叙事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江西省文学创作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比较文学、叙事学与赣鄱文化等领域的学术研究。 主要著作有《讲故事的奥秘——文学叙述论》《先秦叙事研究——关于中国叙事传统的形成》《文本学——文本主义文论系统研究》《叙事:意义与策略》《赣文化论稿》《济慈书信集》(译作)《济慈评传》与《济慈诗歌与诗论的现代价值》等。《济慈诗歌与诗论的现代价值》人选2013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论文《元叙事与太阳神话》获 “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三次获得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三次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次主持完成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大招标项目(其中“关于建议申报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的研究报告”为江西省政府采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听觉叙事研究”,2014年主讲的“赣鄱文化的生态智慧”课程被批准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目录
导论 从西方叙事学到中国叙事学 一、经典叙事学:语言学模式与“物理学钦羡” 二、后经典叙事学:认知论转向与跨学科趋势 三、中国叙事学:穿透影响迷雾与回望自身传统 四、中国叙事学的创新之途 初始篇 第一章 元叙事与太阳神话 一、一个半圆——“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二、另一个半圆——“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三、周而复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四、余论:关于“元叙事” 第二章 《山海经》中的“原生态叙事” 一、有/无——空间承载资源 二、小我/大我——万物相互依存 三、正常/怪异——众生各有其形 四、需求/拥有——欲望永难满足 五、结束语:“吾不如老圃” 第三章 中国叙事传统初露端倪于先秦时期 一、从朦胧到清晰 二、由实录而虚构 三、影响的沉淀 四、种子的生长 器物篇 第四章 青铜器上的“前叙事” 一、纹/饰 二、编/织 三、空/满 四、圆/方 五、畏/悦 第五章 瓷的叙事与文化分析 一、瓷与稻 二、瓷与《易》 三、瓷与玉 四、瓷与艺 五、瓷与china 经典篇 第六章 契约的神奇:四大古典小说新论 一、大小契约的矛盾冲突 二、契约的履行、警示、监督与赏罚 三、来自深层叙述结构的解释 四、余论:四大小说中的种种模拟情况 第七章 互文的魅力:四大民间传说新解 一、《白蛇传》——药物与变化 二、《梁山伯与祝英台》——翅膀与自由 三、《孟姜女哭长城》——眼泪与抗争 四、牛郎织女传说——银河与怅望 五、合论:从“见木”回到“见林” 第八章 赋与古代叙事的演进 一、赋之初——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 二、赋之“铺”——极声貌以穷文 三、赋之体——遂客主以首引 四、赋之魂——曲终奏雅与述志讽喻 五、赋之根——振叶寻根,观澜索源 六、赋之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视听篇 第九章 外貌描写的叙事语义 一、外貌描写与传神拟态 二、譬喻运用与特征标出 三、相术影响与文化规约 四、奇形怪状与构成规律 第十章 听觉叙事发微 一、针砭文学研究的“失聪”痼疾——听觉叙事的研究意义 二、“聆察”与“音景”——听觉叙事的研究工具 三、声音事件的摹写与想象——听觉叙事的表现形态 四、“重听”经典——听觉叙事研究的重要任务 第十一章 “聚焦”的焦虑 一、挥之不去的技术气息 二、无法统一的分类争议 三、“切忌照字面意义理解” 四、余论:“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 乡土篇 第十二章 羽衣仙女传说的本土生成 一、稻作湿地为传说温床 二、候鸟王国出白鹤仙女 三、船运要道利故事传播 四、余论:传说何以消歇? 第十三章 许逊传说的深度释读 一、孽龙——生态敏感与水患想象 二、铁柱——水患沙害的树木克星 三、谶语——“天下大乱,此地无忧” 四、余论:买椟还珠与探骊得珠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