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当代道德教育的人学论域

当代道德教育的人学论域

  • 字数: 260
  • 出版社: 福建教育
  • 作者: 冯建军
  • 商品条码: 978753346846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冯建军,1969年生,河南南阳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哲学研究,间或从事道德与公民教育研究。2000年以来,出版专著《现代教育原理》(2001)、《当代主体教育论》(2001)、《生命与教育》(2004)、《生命化教育》(2007)、《教育公正:政治哲学的视角》(2008)、《教育的人学视野》(2008)、《当代教育原理》(2009)、《差异与其生——多元文化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研究》(2010)、《教育哲学》(合著,2011)、《教育转型:理论、历史与建构》(合著,2013)、《公民身份认同与学校公民教育》(2014),主编《现代教育学基础》(2002、2006)、《回归幸福的教师生活》(2009)、《教育学基础》(2012)、《教育基本理论研究20年(1990—2010)》(2012)、《中国教育哲学:历史、回顾与展望》(2015),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CSSCl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人性与道德教育 一、人性是什么 (一)两种不同的人性观 (二)人性是“人”性 (三)实践孕育、创造了人性 二、教育成“人” (一)类生命:人之根本 (二)交往实践:类生命的生成机制 (三)教育:成“人”之道 三、道德教育的人性假设 (一)人性是道德的内在根基 (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 (三)自觉地践行道德生活 四、适当的与失当的教育行为:基于人性的审视 (一)适当的教育行为是人性化的教育行为 (二)失当的教育行为是反人性的教育行为 五、基于人性的道德纪律 (一)道德纪律的本质 (二)道德纪律的实施 第二章 生命与道德教育 一、人的生命及其特征 二、道德的生命遮蔽与澄明 (一)传统道德的生命遮蔽 (二)道德的生命澄明 三、生命化道德教育 (一)生命化道德教育的内涵 (二)生命化道德教育的原则 四、走向道德的生命教育 (一)道德寓于生命之中 (二)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隔离 (三)建构有道德的生命教育 五、死亡教育:赋予生命正能量 (一)“向死而生”:死亡教育的价值追求 (二)死亡观:死亡教育的核心 (三)学校在死亡教育中的作为 第三章 主体与道德教育 一、道德与道德教育范型的嬗变:主体的视角 (一)道德始点或本原:人的二重性 (二)群体整体性、规范伦理与灌输式道德教育 (三)个人主体、主体道德与主体道德教育 (四)人与人之间的共在、商谈伦理与交往式道德教育 (五)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特殊性与道德教育方式的选择 二、从“工具论”到“主体论”——道德教育理论的当代转型 (一)主体道德教育:来自实践的呼唤 (二)主体道德教育:理论的召唤 (三)现行道德教育及其理论的回应无力 三、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 (一)道德的主体性及其表现 (二)主体道德教育的结构 (三)主体道德教育的特征 四、主体间性与道德教育 (一)主体性与主体问性 (二)主体间的道德意识 (三)主体间性与道德教育 五、交往实践:主体间道德教育的生成机制 第四章 生活与道德教育 一、教育何以关涉人的生活 (一)人通过实践在生活中生成 (二)从“回归”到“建构”:教育对生活的关涉 (三)教育即过一种教育生活 二、道德教育何以关涉人的生活 (一)生活对德育不只具有工具意义,更具有本体意义 (二)德育不是“回归”“现实生活”,而是“建构”“可能生活” (三)德育不是建构所有生活,而是建构“道德生活” (四)德育不只关注道德生活的内容,还关注道德生活的方式 三、道德教育以何关涉人的生活 (一)科学视野中道德教育与生活的隔离 (二)为了生活:道德教育旨在建构一种可能的生活 (三)在生活中:道德教育对日常生活的重构 四、道德教育引导建构什么样的生活 (一)道德教育何以引导建构幸福生活 (二)道德教育引导建构什么样的幸福生活 (三)道德教育怎样引导建构幸福生活 第五章 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 一、人的转型、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 (一)公民:当代社会人之转型 (二)身份认同:当代公民身份的重要组成 (三)公民教育:公民身份的“再造”与“创造” 二、当代公民身份的抉择 (一)当代公民的立场:“个体”抑或“共同体” (二)当代公民的价值选择:“权利优先”抑或“责任优先” 三、当代公民教育的建构 (一)当代公民教育的逻辑起点:强势民主的共同体 (二)当代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基于个人权利的责任教育 (三)当代公民教育的目标:多元公民身份 四、当代公民教育课程的设计 (一)公民教育课程内涵 (二)公民教育课程的性质 (三)公民教育课程的目标 (四)公民教育课程内容 (五)公民教育课程的形态 五、学校公共生活与公民教育 (一)公共生活与公民 (二)学校生活的公共性检视 (三)学校公共生活的建构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