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舞蹈编创的诗情画意/明德书系

舞蹈编创的诗情画意/明德书系

  • 字数: 125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于平
  • 商品条码: 978730021265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23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对于以舞蹈作为表现手段的舞蹈家来说,他要借 这一手段传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表达自己对 世界的看法和思考,体现出自己在这一领域里的创造 才能。 如何编创充满诗情画意的舞蹈?如何用舞蹈形象 表情达意?如何进行舞蹈的动作设计?于平编著的《 舞蹈编创的诗情画意》将舞视为生命情调最充足的表 现,认为舞蹈创造了一个用虚幻力量构成的王国。 《舞蹈编创的诗情画意》通过对舞蹈律动、舞蹈 设计、舞蹈语言、舞蹈交响的介绍,告诉我们这个王 国是如何构造的,并且具体地阐述了舞蹈诗和舞剧的 结构要素、结构形态,帮助读者体会舞蹈编创的诗情 画意,学会用舞蹈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生命的情调 。 《舞蹈编创的诗情画意》是《舞蹈人文的风姿流 韵》的姊妹篇。《舞蹈人文的风姿流韵》给我们讲述 了在审美情趣、外观特征、表现手法、舞姿动作上各 具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对中外舞蹈经典细细 评说,让我们了解舞蹈的人文意蕴,步入舞蹈审美之 门。
作者简介
于平,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博士,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70~1980年任江西省歌舞团舞蹈演员。1980~1985年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分院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85~1988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1988年获硕士学位后任教于北京舞蹈学院,1992年任副教授,1995年任教授,1996年4月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主持院务工作),2001年6月调任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2004年4月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2009年3月起任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舞蹈史纲》、《中国古典舞与雅士文化》、《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舞蹈文化与审美》、《舞蹈形态学》、《高教舞蹈综论》、《舞台演艺综论》等。
目录
上篇 从动觉经验到动态意象 第1章 舞是生命情调最充足的表现 一 “原始的罗曼司”和它们的目的 二 舞蹈是原始审美情感最有力的表现 三 舞者凭借“神秘的舞圈”进入神秘境界 第2章 非尘世的和超人的活动就是舞蹈 一 舞蹈是原始社会中拔高了的简朴生活 二 研究原始舞蹈必须从纯生理的现实开始 三 舞蹈起初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动作反应 第3章 舞蹈的动态意象与“动觉阿米巴” 一 舞蹈由已被看过千万遍的仪式化姿势组成 二 舞蹈创造了一个虚幻力量构成的王国 三 具有动力性质的身体形象是一个“动觉阿米巴” 中篇 从风格展览到动作设计 第4章 舞蹈动律学:动作基本元素与空间协调律 一 “力效”赋予动作活动的含义和表现性 二 “球体空间”的定位方式与排列秩序 三 选择动作去适合性格、价值和情境 第5章 舞蹈设计学:传达意图、心境和内容的含义 一 题材要经受的第一个考验是“动作性” 二 动作四要素:设计、力度、节奏和动机 三 不稳定的矛盾冲突在中心点消失 四 动作姿态的不同类型与舞蹈整体形式 第6章 舞蹈语言学:以独立的舞蹈形象表达情意 一 社会语言学释义语境中的体态符号 二 舞蹈语言的研究是从舞蹈动作开始的 三 舞蹈语言的组合方法和美感要求 第7章 舞蹈交响化:舞蹈构成的主题展开原则 一 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基于虚拟性和表情性 二 主题展开:舞蹈动机的生成发展 三 主题展开:舞蹈织体的组合关系 下篇 从舞蹈诗到舞蹈戏剧 第8章 舞蹈构成类型的分类原则 一 舞蹈分类的形式结构与形象结构 二 舞蹈分类的历史维度与创造维度 三 舞蹈分类的种类范畴与体裁范畴 第9章 “抒情”与“叙事”两大舞蹈构成类型 一 “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舞蹈表现观 二 抒情型:“咏歌之不足”与“非言语情态” 三 叙事型:动作语义与叙述语境 第10章 舞蹈诗与舞剧的形态内质分析 一 中国当代舞剧发展的“诗化”倾向 二 舞蹈诗:动态意象组合的造境活动 三 舞剧:戏剧行动构成的动作体系 第11章 舞剧的结构要素与结构形态 一 多重视角中的舞剧结构要素 二 舞剧结构形态的本体转换与系统层次 三 舞剧结构形态的类型构成分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