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基础生态学(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基础生态学(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 字数: 560
  • 出版社: 高等教育
  • 作者: 编者: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
  • 商品条码: 9787040423785
  • 版次: 3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1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4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著的《基础生 态学(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入选首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 教材,是生物学、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生态学的经 典参考教材。全书按照传统生态学的发展顺序,依次 分为绪论、有机体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和现代生态学发展几 大部分。本教材在强调基础的同时,力求反映最新进 展,增加“窗口”“讨论与自主实验设计”栏目,培 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满足在线学习所需,结合国家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成果,本书配套丰富的数字资 源,包括各章小结、重难点解析、教学课件、自测题 、思考题答案、拓展阅读、最新进展等内容。建议教 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数字资源,自主学 习,以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李庆芬教授,动物生理生态学家。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87年起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生态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长期从事药理学、低氧生理学、小哺乳动物低温适应机理性研究,对我国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孙儒泳院士,我国著名生态学家。195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并留校任教。1954—1958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学习,获副博士学位。1983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院士长期从事动物生理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研究。其研究领域涉及动物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水产养殖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等,是我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一直致力于将生态学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特别在生态学教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撰写和参与编著的各种生态学相关教材和译著近20部,曾担任中国生态学会第三届理事长,《生态学报》和《兽类学报》副主编,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为我国生态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娄安如教授,200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生态学博士学位。自1992年8月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生态学研究与教学工作。2012年获得北京市第八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现任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多年来主要研究自然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种群之间的亲缘地理学关系,并从事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等。 牛翠娟教授,198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系,1992年于日本北海道大学水产学部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7月起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生态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多年来从事水生动物生理生态、营养与应激生理、生态毒理、浮游动物生活史对策、进化适应方面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动物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基础研究及应用。
目录
0 绪论 0.1 生态学的定义 0.2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0.3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0.4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1 生物与环境 1.1 生态因子 1.1.1 环境 1.1.2 生态因子 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2.1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1.2.2 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1.3 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限度 1.3.1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1.3.2 限制因子 1.3.3 耐受限度与生态幅 2 能量环境 2.1 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光的适应 2.1.1 地球上光的分布 2.1.2 光质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1.3 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1.4 生物对光照周期的适应 2.2 温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2.2.1 地球上温度的分布 2.2.2 温度与动物类型 2.2.3 温度对植物和外温动物的影响 2.2.4 生物对极端环境温度的适应 2.2.5 生物对周期性变温的适应 2.2.6 物种分布与环境温度 2.3 风对生物的作用及防风林 2.3.1 风对生物生长及形态的影响 2.3.2 风是传播运输工具 2.3.3 风的破坏作用 2.3.4 防风林 2.4 火对生物的影响及防火管理 2.4.1 火对生物的作用 2.4.2 防火管理 3 物质环境 3.1 水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水的适应 3.1.1 水的性质与存在形式 3.1.2 陆地上水的分布 3.2 生物对水分的适应 3.2.1 植物与水 3.2.2 动物对水的适应 3.3 大气组成及其生态作用 3.3.1 氧与生物 3.3.2 C02的生态作用 3.4 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3.4.1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3.4.2 土壤的化学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3.4.3 土壤的生物特性 3.4.4 植物对土壤的适应 第二部分 种群生态学 4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5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6 生活史对策 7 种内与种间关系 第三部分 群落生态学 8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9 群落的动态 10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第四部分 生态系统生态学 11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1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4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第五部分 应用生态学 15 应用生态学 第六部分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 16 分子生态学 17 景观生态学 中文名词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