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后革命时代的中国(精)/讲学社丛书

后革命时代的中国(精)/讲学社丛书

  • 字数: 255
  • 出版社: 上海人民
  • 作者: 编者: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译者:李冠南//董
  • 商品条码: 978720812772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82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阿里夫·德里克主讲 的这本《后革命时代的中国》对于1970年代末“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知识话语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作 了批判性的讨论。其所涵盖的主题非常广泛,从中国 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到社会学和人类学,再到国学。 但是在这本书里,它们被理解为进入一个根本问题的 共同窗口——在后革命的中国思想氛围中对文化和历 史的调用(deployment)。
作者简介
阿里夫·德里克,1940年出生于土耳其,1973年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71—2001年任教于杜克大学历史系,2001年起在俄勒冈大学任“奈特社会科学讲座教授”,至2006年荣休。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革命史的研究。《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中国共产主义的起源》《中国革命中的无政府主义》等著作奠定了他在西方学界的中国研究权威学者的地位。1990年代开始,他更将其理论撰著的领域扩展至后殖民批评与文化研究,《革命之后警惕全球资本主义》《后殖民氛围》《全球现代性》等著作令其跻身当代美国社会科学界重量级学者的行列。
目录
序言 第一讲 导论:现代性,全球性,历史——方法论的反思 现代性 全球现代性 多种现代性 多元历史 第二讲 我们的认识途径:全球化——普遍主义的终结? 多元现代性 全球化与人文科学 多元现代性:全球性的文化多元主义 将当下历史化:日常斗争与认知途径 第三讲 现代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史 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览 结论性意见:遗产 第四讲 边地上的孔夫子:全球化、发展的国家与儒学重构 儒学的死亡与复活 东亚、资本主义与儒学 “美国的孔子”:杜维明与儒学复兴 “制造儒学” “边地上的儒学” 第五讲 时间空间、社会空间与中国文化问题 中国的文化形成:当下和过去 China/中国——为无名国度命名 历史的负担:文化与多元决定 流动中的文化:跨民族主义与文化栖局空间 第六讲 中国化:将中国世界化——20世纪中国的社会学和人类学 社会学和人类学:起源与本土化 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本土化:社会科学中的政治 中国化:一种批判性评价 第七讲 全球现代性时代的国学 全球现代性与知识扩散 遗产 国学 全球现代性 第八讲 全球现代性的再反思: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现代性 全球性的概念领域 全球现代性 全球现代性的过去与未来(?) 参考书目 评议:国学院里的德里克(刘东) 印象记01 从“德老”到“老德”(董一格) 印象记02 德里克(王洪波) 专访:“历史学不是反革命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