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代易学与政治/浙江系列/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

汉代易学与政治/浙江系列/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

  • 字数: 230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白效咏
  • 商品条码: 978750977180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1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汉代易学与政治》由白效咏著。《易经》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典之一,也是儒家经学的基本典 籍之一。易学“范围天地”“广大无所不备”,对中 国文化及政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汉代,经 学被确立为官学,奠定了经学两千多年来国家统治学 说的地位。易学作为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汉代的 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易学有两大分支,象数之学与义理之学。易学的 义理之学,是汉初政治家构建政治蓝图的主要理论来 源之一。至武帝朝,经学取得官学地位,易学成为构 建道统的五经之一,也是汉代规范政治运作的大经大 法之一。士大夫借助对易学的解释权参与政治,在汉 帝国政治运作中施加自己的影响。易学的象数之学则 与中国源远流长的阴阳灾异说相结合,构成一套复杂 而完备的“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系,士大夫把易学与 天象、人事联系起来,推断政治的得失,将其作为支 持或反对朝廷决策的依据,成为参与政治的重要途径 。
作者简介
白效咏,1975年生,山东金乡人。先后就读于烟台师范学院(今鲁东大学)历史系、暨南大学古籍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分别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史、秦汉史、宋史。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齐鲁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摘录、转载。著有《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下的大裂变》《储君祸福》等,合著《资政通鉴:历代王朝崛起检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汉初政治体制的重建与文化重建及易学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汉初的政治、文化特点与面临的任务 一 汉初的政治格局与汉初政治的建设 二 汉初统治集团的出身及汉朝廷体制的草创 第二节 易学在汉初的发展及对政治的影响 一 汉初易学发展概况 二 陆贾、贾谊、韩婴、《淮南子》易学与汉初的政治文化重建 第二章 武帝时政治重建的基本完成和易学对政治、文化重建的影响 第一节 帝国政治重建的基本完成和儒学主导地位的确立 一 诸侯王势力的削弱 二 政治体制及礼乐制度的完善 三 儒学主导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董仲舒易学及其政治实践 一 易学与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 二 董仲舒政治思想对义理易学的汲取 三 董仲舒易学小结 第三节 易学对武帝朝政治的影响 一 政权对易学学者的吸纳 二 易学“通其变”思想对汉武帝政策的影响 三 易学对汉武帝制礼作乐的影响 四 易学对政治人物品格的塑造 第四节 卜筮易学的复兴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第三章 象数易学与西汉后期的政治 第一节 象数易学的兴起及其原因 一 象数易学的兴起 二 象数易学兴起的原因 第二节 孟氏易、京氏易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一 孟喜、京房的象数易学 二 象数易学与宣、元两朝政治 第三节 刘向、谷永的“神道设教” 一 刘向、谷永的易学特色 二 刘向、谷永与政治斗争 小结 第四章 易学与东汉的政治文化建设 第一节 易学在东汉的传承与发展 一 古文易学的复兴 二 施、孟、梁丘、京氏易学的传承 第二节 东汉“国宪”《白虎通义》与易学 一 《白虎通义》在东汉政治文化中的地位 二 易学对《白虎通义》的影响 第五章 易学对东汉政治的影响 第一节 义理之学对东汉政治的影响 一 义理易学与士大夫参政议政 二 易学理论是东汉学者政治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第二节 象数之学对政治的影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