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解构与超越--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路向比较研究

解构与超越--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路向比较研究

  • 字数: 22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包庚
  • 商品条码: 978751614894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6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包庚编著的《解构与超越--马克思和维特根斯 坦哲学革命路向比较研究》讲述了:从哲学革命路向 比较的视角看,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都实现了对传统 哲学的解构与超越,但在哲学路向、哲学类型、哲学 方法、哲学目的与任务、后续影响,以及对传统哲学 超越的程度等方面又具有诸多不同。维特根斯坦把哲 学从思辨路向转轨到语言分析(逻辑语言、日常语言 )路向,在哲学领域内实现了“哲学的革命”;而马 克思把哲学从思想世界降临到现实世界,把哲学与无 产阶级和全人类的现实解放紧密结合,成功实现了“ 哲学的革命”与“革命的哲学”的双重变革,成功地 把哲学转换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的精神武器 。这正是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乃至所有西方哲学家之 间的根本区别所在,也正是马克思超越现当代西方哲 学的地方。
作者简介
李包庚,男,江西宜春人,哲学博士,宁波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社会科学战线》、《西南大学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青年研究》、《当代青年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言:哲学的革命与革命的哲学 一 西方哲学革命的历史谱系 (一)第一次哲学革命:从“始基”向“存在”飞跃 (二)第二次哲学革命:“形而上学” 的独立与完善 (三)第三次哲学革命:哲学向思辨道路迈进 二 哲学的四重禀性 (一)哲学具有时代性 (二)哲学具有间接性 (三)哲学具有方法性 (四)哲学具有阶级性 三 哲学的革命与革命的哲学 (一)维特根斯坦之前的西方现代哲学脉络 (二)维特根斯坦哲学是“哲学的革命”,但不是“革命的 哲学” (三)马克思哲学既是“哲学的革命”,又是“革命的 哲学” 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与维氏哲学比较之意义 一 马克思哲学与维氏哲学之可比较性 (一)就二者比较研究的必要性而言 (二)就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的可行性而言 二相关研究文献概览 (一)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研究 (二)关于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研究 (三)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的比较 研究 三 本书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厘清马克思哲学与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关系 (二)廓清马克思哲学和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三)探究现代西方哲学危机的根源 (四)探究中、西、马“三驾马车”携手共进的可行性 路向 第三章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逻辑路径 一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背景与条件 (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背景 (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理论起点 二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逻辑进程 (一)博士论文时期: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初步超越 (二)马克思走出书斋后开始批判黑格尔哲学 (三)马克思由费尔巴哈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四)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现:交往实践唯物主义的出场 第四章 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的逻辑路径 一 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历史起点 (一)维特根斯坦走进哲学的时代背景 (二)维特根斯坦走进哲学的理论起点 (三)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目的和任务 二 前期维氏哲学的语形学思想及其反形而上学性 (一)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 (二)前期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的逻辑结构 (三)前期维特根斯坦论命题与实在的关系 (四)对“语言图像论”的评析 三 后期维氏哲学的语用学思想及其反形而上学性 (一)思想转变的原因 (二)“语言游戏说”的提出 (三)“语言游戏说”作为反形而上学的语用学武器 四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 (一)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之间的差别性 (二)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的一致性 第五章 马克思哲学和维氏哲学之同 一 两者都是对传统哲学的反叛 (一)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哲学的反叛性 (二)维特根斯坦对传统哲学的反叛性 二两者都重视“实践” (一)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 (二)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实践”概念 三 两者都拒斥形而上学 (一)马克思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拒斥 (二)维特根斯坦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拒斥 四 两者都属于批判性哲学 (一)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批判性 (二)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 第六章 马克思哲学和维氏哲学之异 一 马克思和维氏哲学革命的根本路向不同 (一)传统哲学的路向 (二)马克思哲学的路向 (三)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路向 二 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类型不同 (一)从形式上看,马克思哲学不是体系哲学,而维特根斯坦 哲学属于体系哲学 (二)从内容看,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哲学,而维氏哲学没有超 出理论哲学的范畴 (三)从哲学的学科倾向或属性来看,马克思哲学是政治哲学 或历史哲学,而维氏哲学则是语言哲学 三 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方法不同 (一)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方法是语言分析法 (二)马克思的哲学方法是历史与逻辑统一的阶级分析法 四 对传统哲学超越的彻底性不同 (一)马克思哲学全面超越传统哲学 (二)维特根斯坦哲学没有彻底超越传统哲学的范式 五 根本性目的任务不同 (一)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是资产阶级改良性哲学 (二)马克思哲学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哲学 六 后续影响不同 (一)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影响 (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影响 第七章 基本结论与启示 一 基本结论 (一)从维特根斯坦看分析哲学的成败 (二)对马克思哲学的合理评价 二 几点启示 (一)所谓哲学问题与哲学危机 (二)社会主义事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关于马哲与西哲对话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哲学的革命与革命的哲学 一一基于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的比较视角 附录2 解构与超越: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的价值论 考察 附录3 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成就与缺陷 一一兼论分析哲学的得失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