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回顾反思与前瞻

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回顾反思与前瞻

  • 字数: 26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勇
  • 商品条码: 97875161533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9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勇著的《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回顾反思与前 瞻》首先对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历程进行梳理 与归纳,透视其宏观发展脉络与特点,进而主要利用 2005年全国百城社区调查数据和近年相关调查数据, 对我国当前城市社区建设呈现“同构性”与“非平衡 性”这一悖论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解 构。在结合“纵”“横”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我国当 前城市社区建设模式是一种外生型社区建设模式的基 本结论,然后从社区建设目标、动力、主体、内容和 路径等方面解构外生型社区建设的逻辑,同时寻求该 社区建设模式的形成原因、存在的现实合理性与实践 困难,在反思性分析之后,对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未来 发展前景进行理论架构设想。
作者简介
张勇,河南省罗山县人,现任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副教授,岭南师范学院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基地成员。201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城乡基层治理与社会建设、社会发展与社区建设等领域的问题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余篇;先后主持 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各一项、市厅级项目多项。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 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研究多项,2012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
目录
序言 一 研究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概念内涵:社区与社区建设 第一节 社区 一 社区概念 二 社区要素 三 社区功能 四 社区特征 五社区分类 第二节 社区建设 一 社区建设内涵 二 社区建设内容 三 社区建设的对象 四 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 五 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 第二章 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历程与脉络 第一节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背景 一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宏观背景 二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微观背景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历程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3年)的城市社区建设 二 “单位-街居”制时期(1953--1976年)的城市社区建设 三 社区服务时期(1976--1991年)的城市社区建设 四 探索初期(1991--1998年)的城市社区建设 五 实验阶段(1998--2001年)的城市社区建设 六 示范全面推进阶段(2001--2009年)的城市社区建设 七 深化提升阶段(2010年至今)的城市社区建设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脉络 一 地位提高:从拾遗补阙到发展战略 二 内容完善: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 三 主体多元:从政府行动到社会参与 四 关系理顺:从“垂直控制”到“横向协作” 五 重点转换:从社区设施到社区管理 六 决策自觉:从被动回应到主动筹划 七 建设策略:从实验示范到全面推进 第三章 现实解剖: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属性特征 第一节 概念内涵及引入 一 同构性概念内涵及引入 二 非平衡性概念内涵及引入 第二节 同构性与非平衡性体现 一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 二 社区公共服务与设施 三 社区组织人员配备 四 社区社会组织 五 社区经费保障 六 社区参与和民主自治 第三节 悖论解析与溯源 一 悖论与社区禀赋 二 悖论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三 悖论与政府行为 四 悖论与社会行动 五 悖论与宏观制度环境 第四章 模式反思:外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逻辑与现实 第一节 外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内涵 一 模式与社区建设模式 二 外生型社区建设模式 第二节 外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逻辑 一 外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逻辑起点:秩序 二 外生型城市社区建设目标:基层治理单元与生活共同体的纠葛 三 外生型城市社区建设动力:政府需要与居民需求的交织 四 外生型城市社区建设主体:政府、市场、社会、居民的合作与错位 五 外生型城市社区建设内容:“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失衡 六 外生型城市社区建设路径:国家建构与社会演进的博弈 第三节 外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现实合理性 一 强国家一弱社会的传统与宏观背景 二 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制度环境 三 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 四 社区建设资源的分配现实 五 城市社区建设的阶段性规律 第四节 外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实践困境 一 刚性社区管理消解政权建设目标实现 二 社区参与不足引发社区治理困难 三 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与方式单一导致供给不足与失衡 四 社区精神培育不足导致社区本质流失 第五章 未来展望:内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理论架构 第一节 模式选择:内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 一 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二 内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内涵 第二节 合作主义:内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 合作主义的内涵 二 合作主义的选择与适用 第三节 主体界定:功能分化理论与内生型城市社区建设主体 一 功能分化理论 二 内生型城市社区建设主体界定 第四节 功能回归:内生型城市社区建设主体的功能与定位 一 党的领导 二 政府主导 三 社会行动 四 市场辅助 五 居民参与 第五节 合作互动:内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主体行动机制 一 利益整合:合作互动机制的基础 二 平衡与协商:政府与社区 三 伙伴与共赢:政府与社会组织 四 互补与互限: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治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