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肿瘤学(供8年制及7年制5+3一体化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肿瘤学(供8年制及7年制5+3一体化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 字数: 771
  • 出版社: 人民卫生
  • 作者: 编者:魏于全//赫捷
  • 商品条码: 9787117203975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5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7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魏于全、赫捷主编的《肿瘤学》共分为四篇, 二十七章。第一篇介绍肿瘤流行病学,第二篇介绍肿 瘤发病机制及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第三篇介绍肿瘤 诊断,第四篇介绍肿瘤治疗。在编写过程中强调了结 合肿瘤学研究前沿,强调基础与临床转化的最新进展 ,特别重视临床实用性,希望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在充分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基础上,结合 临床诊治技术,建立系统的肿瘤学知识框架,为今后 进入临床奠定很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
赫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中国国家癌症中心主持工作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肿瘤杂志》和《中国肿瘤》主编等,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课题,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魏于全,男,肿瘤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华西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主任与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负责人,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国际知名杂志Human Gene Therapy,副主编,Current Cancer Drug Targets负责亚洲地区的编委。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二批特聘教授,199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十五“863”生物与农业技术领域生物工程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十二五“863”生物与医学领域生物技术药物主题专家组成员、 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医学学部常务副主任。1983年、1986年分别获得华西医科大学学士、硕士学位,1991—1996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留学并获博士学位,1996年回国,主要从事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及临床治疗等,相关研究结果在多种国际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0多篇。
目录
第一篇 肿瘤流行病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肿瘤流行病学定义 第二节 肿瘤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肿瘤流行病学应用 第四节 肿瘤流行特征及趋势 第五节 展望 第二章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恶性肿瘤的测量指标 第二节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第三节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 第三章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致癌物暴露的检测 第三节 分子标志物的筛选 第四节 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 第四章 肿瘤预防 第一节 肿瘤的三级预防 第二节 肿瘤的化学干预 第三节 肿瘤预防与控制策略 第二篇 肿瘤发病机制与恶性生物学行为 第一章 化学、放射致癌 第一节 化学致癌 第二节 放射致癌 第二章 微生物与肿瘤 第一节 人类致瘤病毒 第二节 致瘤病毒的类型 第三节 微生物的致瘤机制 第三章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第一节 癌基因 第二节 抑癌基因 第三节 癌症基因组学 第四节 研究展望与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DNA损伤修复与肿瘤 第一节 DNA损伤的诱发因素及其机制 第二节 DNA损伤修复 第三节 DNA损伤修复与肿瘤 第四节 结语与展望 第五章 细胞信号通路与肿瘤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组成及功能 第三节 信号转导异常与肿瘤 第四节 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第五节 问题与展望 第六章 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 第一节 肿瘤的生长方式 第二节 肿瘤生长的动力学 第三节 肿瘤细胞增殖和去生长抑制的调控机制 第四节 肿瘤细胞代谢 第五节 结语与展望 第七章 细胞死亡 第一节 细胞死亡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 凋亡 第三节 坏死性细胞死亡 第四节 自噬性细胞死亡 第五节 其他细胞死亡方式 第八章 血管生成 第一节 肿瘤血管生成的细胞分子机制 第二节 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 第三节 问题和展望 第九章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第一节 肿瘤侵袭与转移的主要过程及微环境 第二节 肿瘤侵袭与转移的分子机制 第三节 针对肿瘤侵袭与转移的治疗策略 第四节 结语与展望 第十章 肿瘤与免疫 第一节 肿瘤抗原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第四节 肿瘤相关性炎症的细胞及分子机制 第五节 结语与展望 第十一章 恶性肿瘤上皮间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上皮问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 第三节 上皮间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的发生机制 第四节 结语与展望 第三篇 肿瘤诊断 第一章 肿瘤病理学诊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第三节 肿瘤的细胞病理学诊断 第四节 肿瘤病理学诊断的特殊技术 第二章 肿瘤标志物分子诊断 第一节 肿瘤标志物概论 第二节 肿瘤标志物的基本特性 第三节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第三章 影像诊断 第一节 影像学概论 第二节 各论 第三节 结语与展望 第四篇 肿瘤治疗 第一章 肿瘤的外科治疗 第一节 肿瘤外科的历史 第二节 肿瘤外科的概念 第三节 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 第四节 肿瘤外科的手术分类及应用 第五节 肿瘤外科的展望 第二章 肿瘤的内科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肿瘤化疗药物的药理学基础 第三节 肿瘤化疗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第四节 肿瘤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与防治原则 第五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六节 分子靶向治疗 第七节 肿瘤的抗体治疗 第八节 肿瘤内分泌治疗 第九节 肿瘤的耐药 第十节 结语与展望 第三章 放射治疗 第一节 放射物理学 第二节 放射生物学 第三节 临床放射治疗学 第四节 结语和展望 第四章 生物治疗 第一节 肿瘤生物概述 第二节 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 第三节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 第四节 肿瘤疫苗治疗 第五节 肿瘤基因治疗 第六节 肿瘤生物治疗与传统治疗间的关系 第七节 结语与展望 第五章 肿瘤介入治疗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肿瘤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 第三节 肿瘤的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 第四节 常见肿瘤的介入治疗 第五节 结语与展望 第六章 肿瘤姑息治疗 第一节 肿瘤姑息治疗原则与方法 第二节 症状与生活质量评估 第三节 癌症疼痛 第四节 肿瘤营养疗法 第五节 肿瘤患者的心理评估与干预 第六节 肿瘤相关症状处理与支持治疗 第七节 临终关怀 第七章 中医药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肿瘤常用中医治法与治则 第三节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 肿瘤急症治疗 第一节 结构破坏或阻塞压迫性急症 第二节 代谢性急症 第三节 肿瘤治疗相关急症 第九章 多学科综合治疗 第一节 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念 第二节 各种治疗方法的发展与评价 第三节 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本条件与模式 第四节 多学科综合治疗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