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态引领绿色赶超(新常态下加快转型与跨越发展的贵州案例研究)

生态引领绿色赶超(新常态下加快转型与跨越发展的贵州案例研究)

  • 字数: 259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潘家华//吴大华
  • 商品条码: 97875097751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6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潘家华、吴大华等著的《生态引领绿色赶超(新 常态下加快转型与跨越发展的贵州案例研究)》是第 一本以贵州省为个案关于要守住“发展”和“生态” 两条底线研究的专著,内容包括战略篇、设计篇、实 施篇、借鉴篇和附录。该书全面系统、思路清晰、重 点突出、观点新颖、资料翔实,既对贵州省正确处理 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关系的成功实践进行了总结,也 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国内外实践经验进行 了分析和梳理,对坚守两条底线进行了科学界定,提 出了以生态引领推动可持续赶超的发展思路,并制定 了路径、目标、指标、步骤等具体实施的路线图,具 有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吴大华,男,1963年6月生,侗族,湖南新晃县人。法学博士后,经济学博士后,二级研究员。现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贵州与瑞士发展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华南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暨法律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贵阳仲裁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人大常委会、贵州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咨询专家等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全国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 第四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全国“十大教育英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贵州省委、省政府核心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学、民族法学(法律人类学)、犯罪学、马克思主义法学、循环经济。 潘家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教授。1992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城市与环境研究》主编。研究领域包括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可持续城市化、土地资源经济学、世界经济等。任IPCC减缓气候变化评估第三次(1997-2001)报告主编、主要作者,第四次(2003-2007)和第五次报告(2011-2014)主要作者,发表中英文论(译)著300余篇(章、部)。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4)和二等奖(2000.2013)、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11)。
目录
战略篇 坚守两条底线,实现绿色赶超 1 贵州的发展进程及生态环境基础 1.1 历史沿革 1.2 生态基础 1.3 工业化进展 1.4 城镇化进程 1.5 贵州省资源评价 2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就 2.1 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成效 2.2 在生态治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2.3 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2.4 制度法规机制探索创新 2.5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3 新常态下贵州后发赶超的机遇与挑战 3.1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特殊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3.2 提升民生福祉任务紧迫 3.3 生态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未形成支撑生态文明发展的产业体系 3.4 资源能源节约利用不足,未形成资源能源综合利用体系 3.5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不足,生态资源本底脆弱 3.6 生态补偿机制亟待完善和落实 3.7 生态文化培育落后,未形成完整体系 3.8 生态建设体制机制滞后,未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 4 贵州坚守两条底线的科学界定 4.1 正确认识发展与底线的关系 4.2 坚守发展与底线的重大意义 4.3 “发展”的底线:“两个90%”目标 4.4 “生态”底线:完成《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目标任务 5 以生态引领推动可持续赶超 5.1 主体功能区划 5.2 生态引领推动发展 5.3 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格局 6 小结 设计篇 绿色和谐创新发展 1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 1.1 指导思想 1.2 基本原则 1.3 发展思路 2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实施路径 2.1 主要目标 2.2 路径选择 3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3.1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深化推进生态保护 3.2 严控环境污染,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3.3 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3.4 发展生态科技,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3.5 引导绿色消费,深入推行低碳生活 3.6 均衡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3.7 弘扬生态文化,切实促进文明共建 3.8 深化制度改革,创新完善机制体制 4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补偿创新机制 4.1 贵州省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 4.2 贵州省生态补偿机制的创新 4.3 处理好生态补偿的几个重要关系 5 主要政策与建议 5.1 环境保护方面 5.2 生态建设方面 5.3 产业发展方面 5.4 技术人才支撑方面 5.5 资金融通方面 5.6 法制保障方面 6 小结 实施篇 构建国家公园省,引领新常态 1 构建国家公园省——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撬动杠杆 1.1 国家公园省战略实施背景 1.2 国家公园省的内涵与定位 1.3 国家公园省建设的重要意义 2 贵州建设国家公园省的总体思路 2.1 指导思想 2.2 建设原则 2.3 建设目标 2.4 建设思路 3 贵州建设国家公园省的基本框架设计 3.1 建立圈层式分级分类保护的国家公园区 3.2 重塑生态全面融入发展的非国家公园区 3.3 实施高规格、一体化资源管理 3.4 推进生态文明机制体制改革 3.5 实施生态补偿型的异地城镇化 3.6 积极申请国家公园试点 4 贵州国家公园省建设任务分解 4.1 建立国家公园省规划、立法和技术标准体系 4.2 建立国家公园省生态数据监管体系 4.3 建立国家公园省清洁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 4.4 建设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 4.5 建立国家公园省长效多元的资金投入体系 4.6 建立国家公园省科技支撑体系 4.7 建立国家公园省文教宣讲体系 4.8 构建国家公园省多元参与保护治理体系 5 贵州国家公园省建设实施步骤 5.1 起步期(到2015年) 5.2 完善期(2016~2017年) 5.3 建成期(2018~2020年) 6 相关保障机制 6.1 形成全省共识,推进公园省建设 6.2 健全组织机制 6.3 创新体制机制 6.4 强化保障措施 6.5 政策建议 7 小结 借鉴篇 国际经验及启示 1 生态文明立法的国际经验 1.1 瑞士生态立法的历程与现状 1.2 美国生态文明立法 1.3 欧盟生态文明立法 2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国际经验 2.1 生态补偿的概念界定 2.2 主要领域的生态补偿机制 3 国家公园建设的国际经验 3.1 美国国家公园建设 3.2 德国国家公园建设 3.3 日本国家公园建设 3.4 国家公园的发展趋势 4 国际生态文明建设对贵州的启示 4.1 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 4.2 建立全面、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4.3 加快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创新试点 4.4 积极推动“国家公园省”建设进程 5 小结 附录 生态文明建设国内部分地方的实践 1.1 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1.2 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1.3 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1.4 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1.5 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1.6 镇江市依托八大任务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1.7 深圳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1.8 珠海推领导干部生态建设考核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