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库

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库

  • 字数: 37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荣光启
  • 商品条码: 978751615813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4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荣光启编著的《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 介绍了,这是汉语学界第一部谈论“现代汉诗的发生 ”的专著。“现代汉语诗歌”(简称“现代汉诗”) 理念是看待新诗的一种眼光,旨在强调新诗是一种现 代汉诗,强调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连续性,这一视 角乃力求在关注诗歌“发生”的问题时紧紧抓住“现 代”(现代经验)、“汉语”(现代语言)、“诗歌 ”(一种文类必有的形式特征)三要素,强调对诗歌 本体特征的自觉。“作为一种以‘白话’为语言、以 相对‘自由’的诗形为体式的现代诗歌文类——‘新 诗’(其初期形态为‘白话诗’)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作者从这一问题出发,考察了晚清“诗界革命” 前后至五四期间“现代汉诗”形成过程中“现代经验 ”、“现代汉语”、“诗歌文类特征”三者之间的互 动关系,凸现它们在特定历史情境中的冲突、纠结、 互动与生成。新诗研究专家孙玉石先生称此著是“‘ 诗界革命’与新诗发生期研究的突破性思考”。
作者简介
荣光启,农历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廿日生于安徽省枞阳县。博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新诗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著有《“自由”的年代与困难的诗歌——六十、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诗人论》等;编有《<小站>:海子第一本诗集》、《“那幸福的闪电”——海子经典短诗精选》等。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现代卷部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的基督徒文学”研究》。2009年6—9月,为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波士顿)访问学者;2010一2011学年,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费曼项目(Freeman Fellowship Program)学者。
目录
导言探寻“发生”的理路 一 “现代汉诗”的诗学理念 二 现代性的言说诉求, 三 “新诗”与“新文学” 四 诗歌本体的谈论 上篇 寻求新的言说方式 第一章 “言文一致”的想象 一 言文相“离”的焦虑 (一)必要的分辨 (二)汉语言文“不相合” (三)“传世之文”与“觉世之文” 二 “言文一致”的寻求 (一)与“文言”对立的“白话” (二)“白话”对“现实”的分担 (三)“二元”态度的问题 (四)“言文一致”的提法 (五)激进的拼音化方案 三 语言变迁的自身特性 第二章 汉语内部的通道 一 从“文字问题”到“文学问题” (一)“汉文问题之中心” (二)“文学”的解决思路 二 “工具”革命与“形式”追求 (一)“白话”:“文学工具的革命” (二)“文法”:语言内在结构的“疏通” 三 “有意的主张”:现代性的文学必需 第三章 “国语”的“文学生成” 一 “国语”:现代性的语言目标 (一)“国语”概念的来源 (二)“标准”:“选定”还是“建设”? 二 “文学”的生成方式 (一)对“白话诗”合法性的质疑 (二)“政治运动”还是“文学革命”? (三)“说话”与“书写”的相互生成 三 “汉语”与“诗”的问题 (一)“母语”、“传统”与汉字 (二)“历史连续性”的必要体认 (三)对“新诗”的态度 下篇 诗歌作为特殊的言说 第四章 经验、语言与形式(上):晚清诗的内在矛盾 一 语言符号的更新 (一)“新名词”的意义 (二)政治性的革命方案 二 形式秩序的力量 (一)“新语句”与“古风格” (二)古典诗的“程式”与“归化” 三 彰显矛盾的写作 (一)有意试验的文本 (二)形式上的挣扎与牺牲 (三)汉语言说方式的“维新” 第五章 经验、语言与形式(下):白话诗的句法转换 一 古典诗的美学机制 (一)汉语诗的“词法” (二)近体诗的句法与意象 (三)形式与经验的矛盾 二 白话诗的“说话”方式 (一)“刷洗过的旧诗” (二)寻求诗体的“解放” (三)经验对形式的冲决 三 句法转换与语义生成 (一)白话诗的句·法结构 (二)汉语的“严密化” 第六章 破坏中的期待:白话诗的诗意生成机制 一 必要的“形式”策略 (一)“须讲求文法” (二)“文法”与“八事” 二 新的意义“对等原则” (一)“隐喻”与“用典”问题 (二)“限度”与新的可能 三 诗歌语言的“符号学” (一)“务去烂调套语” (二)反“神话”语言 (三)大于“内容”的诗歌“修辞学” 四 新诗“具体的做法” (一)哪一种“具体性”? (二)“‘精密’的幻觉” (三)感觉与想象的“具体性” (四)“新体诗的音节” 余论关于一种现代诗歌文类的确立 附录“标准”与“尺度”:如何谈论“现代汉诗”? 一 辨析:“标准”与“尺度” 二 当代诗歌:本体认识无“标准” 三 “现代汉诗”:对新诗的一种谈论方式 四 深度个体言说:经验的尺度 五 对“现代汉语”的自觉:语言的尺度 六 诗之本体的意识:形式的尺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