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经济改革的大逻辑/理解中国丛书

中国经济改革的大逻辑/理解中国丛书

  • 字数: 204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晓晶//常欣
  • 商品条码: 978751615981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9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晓晶、常欣编著的《中国经济改革的大逻辑》 通过中国经济改革30余年的历程——从改革的起点, 到市场化体制的逐步完善,再到进入深水区后的改革 再出发,揭示出中国经济改革的六大逻辑:改革具有 周期性,从快速推进到陷入僵局,改革须重建共识; 改革是个系统工程,经济改革离不开其他领域的配套 改革;改革、发展与稳定的三维统一,与西方主流理 论更多强调效率的一维视角迥然相异;中国的改革实 践与理论逻辑相吻合,超越了渐进与激进的争论;改 革顶层设计应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中国的持续改 革是在全球制度竞争与改革竞争中进行的。最后指出 ,中国不断进行改革的原动力,正是为了“保有”社 会主义制度的不变色。
作者简介
张晓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研究员、副局级学术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曾赴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哈佛大学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事访问研究。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咨询工作,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得两次“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和一次“中国图书奖”。 常欣,1972年出生于天津市。200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公共经济、制度经济。2004年8月~2005年8月曾获福特基金会资助,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经济增长中心进行访问研究。著有《规模型竞争论——中国基础部门竞争问题》一书,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第三著者专著《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理论、方法与风险评估》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成果奖。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等经济学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十余项。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改革的起点 1980年的中国与世界 初始条件与改革选择 改革路径体现了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吻合 改革的智慧:“打擦边球”与“摸着石头过河” 第二章 摸着石头过河 农村“包围”城市 企业改革与非公经济发展 双轨制与价格闯关 第三章 改革的整体推进 计划还是市场?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改革的整体推进 第四章 开放型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和趋势 对外开放拉开序幕 对外开放的关键步伐:加入WT0 中国开放的经验:渐进有序开放 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趋势 第五章 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 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 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与宏观调控思想演变 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逻辑 第六章 体制转轨与发展转型 改革的发展导向 发展内涵的演进与新改革观的升华 寻求经济体制创新与发展模式创新的紧密结合 第七章 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改革 中国渐进改革的基本经验 前苏东国家的激进转型及其后果 休克疗法为什么不成功? 超越渐进式改革的探索 第八章 改革进入深水区 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 改革的政治经济学 顶层设计与推动是中国改革的宝贵经验 顶层设计还要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全方位改革启幕 第九章 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重塑政府职能 政府行为的扭曲 调整财税激励,矫正地方政府微观化行为 去“土地财政”,克服地方政府的趋利化行为 完善公共治理,强化政府的公共利益倾向 探索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 第十章 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关键领域改革 市场作用的三次飞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混合所有制与国有企业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 金融体制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改革再出发:引领经济新常态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