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怎样当记者(一个国际新闻工作者走过的路)

怎样当记者(一个国际新闻工作者走过的路)

  • 字数: 40
  • 出版社: 新华
  • 作者: 庞炳庵
  • 商品条码: 97875166145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5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怎样当记者:一个国际新闻工作者走过的路》 的作者庞炳庵一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工作。他曾长期 担任驻外记者,在国外新闻王作岗位上当过翻译和记 者,在各种情况和环境下采写新闻。他也在国家通讯 社的编辑部门和领导岗位上,从事编辑业务和组织指 挥报道工作。他在约60年前走上新闻工作道路后至今 ,始终没有放下记者手中那支笔。他当记者的经验, 是在漫长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
作者简介
庞炳庵,1934年生于江苏常熟县西塘桥镇(现为张家港市塘桥镇)。1950年底入军事干部学校,195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同年10月调入中央广播事业局。1959年4月至1965年12月在新华通讯社驻古巴首都哙瓦那分社任翻译。后又在新华社驻墨西哥分社任首席记者、新华社驻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分社任社长。1978年起历任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和新华社副社长。著有《亲历古巴——一个中国驻外记者的手记》,主编《拉美雄鹰——中国人鼹里的切·格瓦拉》《审国人与古巴独立战争》。
目录
前言 一 从家乡到北京 寻找祖父 青橄榄 “磨刀背” 《塘桥志》序言 竹鞭、大海和两个我 二 走上新闻工作道路 新中国怎样向西语世界敞开大门 万徒夫妇 创业时代 《葡语世界风情》序言 献给远方的友人 一对国际主义者夫妇 自己的母亲伤害了自己的儿女 三 报道岛国风云 我在古巴怎样工作 从哈瓦那发出的第一条新闻 初访切·格瓦拉 古巴百万人大会宣布与中国建交 美国雇佣军的覆灭 亲历“导弹危机 在哈瓦那采访艾地 心中的珊瑚胸针 四 漫长的十年 “文革”小结 中、智人民战斗情谊深 三个历史人物与智利的一段往事 五 在印第安人的故乡 高原古都——墨西哥城见闻 墨西哥东南行 智利政变后墨西哥国内斗争情况 墨西哥民族石油工业在前进 墨西哥培育小麦良种取得成绩 墨西哥的滴水灌溉法 剑麻的故乡 在印第安人的故乡 从金椅上站起来 六 记者重返巴西 中国记者重返巴西 巴西荒野上诞生的新首都 巴西利亚——凝固的和流动的音乐 巴西亚马孙地区发现高产的“奇迹橡胶树” 在亚马孙林海里寻找“奇迹橡胶树” 天堂与尘世 让每一个人自己作出抉择——巴西作家菲格雷多谈他的剧作《伊索》 巴西的一个智囊——瓦加斯基金会 一个促进内地发展的经济特区——巴西的马瑙斯自由贸易区 拉美散记:大豆在巴西落户 综述:巴西的选举年 七 永不放下手中的笔 烟台市经济战线部分干部谈组织路线问题 听十二大开幕词后想起的 驻外记者的一种责任 漫谈美洲古代文化起源问题 驱散“导弹危机”的阴影 令人喜悦的叫卖声 墨西哥壁画家的道路 揭开印第安人起源的奥秘 巴西农业部负责人谈发展农业的经验 怎样认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 菲德尔和中国友人叙旧 无愧人生 遥问安第斯山 目睹切格瓦拉标准像诞生 守护好这片青山绿水 到老桥去 《中国人与古巴独立》一书捐献有关情况(注) 八 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一段探索 关于改革国际新闻报道的意见 面向世界读者 扑面而来的竞争之风 国际新闻报道五年来的探索 新闻应该滚动式报道 新华社海湾事件报道为何能独树一帜 当前国际形势的研究和宣传 身后的一串脚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