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研究读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

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研究读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

  • 字数: 430
  • 出版社: 中央编译
  • 作者: 编者:李怀涛|总主编:杨金海//李惠斌
  • 商品条码: 97875117244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64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在《资本论》的形 成过程乃至在整个马克思的理论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 ,反映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以及写作结构演变的 过程,确立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如广义剩余价值理论 等。李怀涛编写的这本《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 手稿研究读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结合 文本,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对《1861-1863年经济学 手稿》的写作背景、写作与传播情况、中外研究状况 以及主要内容做了研究和介绍,以揭示马克思思想发 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原像。
作者简介
李怀涛,男,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哲学出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及西方马克思主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及中央编译局社会科学基金招标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编教材、译著(合译)及合著各一部。获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称号,入选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
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 历史考证 第一章 写作背景 一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形成背景1 二 手稿写作的有关准备工作 第二章 写作与传播 一 写作计划 二 写作过程 三 正式文本的编排 四 出版与传播 第二部分 研究状况 第三章 国外研究情况 一 手稿内容的研究 二 手稿方法的研究 三 介绍几篇外文论文 第四章 国内研究情况 一 出版专著对手稿的研究 二 发表论文对手稿的研究 第三部分 当代解读 第五章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的创立 一 马克思对斯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的批判 二 马克思对斯密理论拥护者及其庸俗化代表的批判 三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内容 第六章 价值理论的发展 一 马克思对斯密的价值理论的批判 二 马克思对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的批判 三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规定 第七章 广义剩余价值论的确立 一 马克思对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的批判 二 马克思对斯密的剩余价值理论的批判 三 马克思对李嘉图理论的分析批判 四 马克思的广义剩余价值理论的价值 第八章 地租理论的创立 一 马克思对李嘉图地租规律发现史的评论 二 马克思对李嘉图地租理论的分析批判 第九章 积累、再生产与危机理论形成 一 资本积累和原始积累理论的形成 二 再生产理论和危机理论的制定 第十章 对庸俗经济学的批判 一 庸俗经济学的演变 二 手稿中对庸俗经济学的批判 三 庸俗经济学的根源 第十一章 手稿的方法研究 一 日本学者对手稿方法的研究 二 苏联学者对手稿方法的研究 三 国内学者对手稿方法的研究 第四部分 经典著作选编 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 第一部分(节选) 增补 [Ⅴ一190](C)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蒸汽、电、机械的和化学的因素) 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一1863年手稿)第二部分(节选)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 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一1863年手稿) 第三部分(节选) (h)李嘉图 [Ⅺ-543]平均价格或费用价格和市场价格 李嘉图的剩余价值理论 [Ⅺ-575]关于表([手稿]第574页)的说明 (3)剩余价值 (4)相对剩余价值 (5)利润理论 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 第四部分(节选)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恩格斯致卡尔·考茨基 恩格斯致劳拉·拉法格 第五部分 附录 附录Ⅰ 《剩余价值学说史》编者序 附录Ⅱ 研究文献精选 一 [德]曼弗雷德·缪勒:《1861—1863年(政治经济学)手稿的价值》(节选) 二 [苏]C.M.格里哥里扬:《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关于技术进步问题的论述》 三 李善明:《(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与(资本论)第四卷》 四 汤在新:《(资本论)第二稿的写作阶段和思想进程》 五 张钟朴:《马克思的一八六~八六三年经济学手稿》 附录Ⅲ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