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美学经典珍藏版共2册)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美学经典珍藏版共2册)

  • 字数: 609
  • 出版社: 江苏人民
  • 作者: 朱光潜
  • 商品条码: 97872141527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69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美学经典珍藏版共2册)》 是美学泰斗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 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 。 本书选取了西方各个美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 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对美学上一些带有普遍 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作者挑选的这些人物代表了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 潮,展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本书,读 者可以全面了解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概况。美学、文 艺批评等研究者也能从本书中受到启发,为进一步的 美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权威,是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美学思想**人,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蜚声中外。著有《谈修养》《谈美》《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译有《歌德谈话录》《文艺对话集》《拉奥孔》等。
目录
序论 一 美学研究的对象;美学由文艺批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附庸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二 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它的艰巨性和光明前途 第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第一章 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 一 希腊文化的概况 二 毕达哥拉斯学派 三 赫拉克利特 四 德谟克利特 五 苏格拉底 六 结束语 第二章 柏拉图 一 文艺对现实世界的关系 二 文艺的社会功用 三 文艺才能的来源一灵感说 四 结束语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 一 亚里士多德一一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二 摹仿的艺术对现实的关系 三 文艺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用 四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的阶级性 五 结束语 第四章 亚历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朗吉努斯和普洛丁 一 贺拉斯 二 朗吉努斯 三 普洛丁 第五章 中世纪: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纳和伹丁 一 奴隶社会的解体与封建制度的奠定 二 基督教的传播和基督教会对欧洲的封建统治 三 中世纪文化的落后,教会对文艺的仇视 四 圣·奥古斯丁和圣·托马斯的美学思想 五 中世纪民间文艺对封建制度与教会统治的反抗 六 但丁的文艺思想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代:薄伽丘、达.芬奇和卡斯特尔维屈罗等 一 文化历史背景 二 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领导地位 三 意大利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第二部分 十七八世纪和启蒙运动 第七章 法国新古典主义:笛卡尔和布瓦洛 一 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二 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哲学和美学 三 布瓦洛的《论诗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四 “古今之争”:新的力量的兴起 第八章 英国经验主义:培根、霍布斯、洛克、夏夫兹博里、哈奇生、休漠和伯克 一 培根 二 霍布斯(附:洛克 三 夏夫兹博里 四 哈奇生 五 休谟 六 伯克 七 结束语 第九章 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 一 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二 启蒙运动者对文艺的基本态度 三 狄德罗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第十章德国启蒙运动:戈特舍德、鲍姆嘉通、文克尔曼和莱辛 一 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二 几个先驱人物 第十一章 意大利历史哲学派:维柯 一 十八世纪意大利历史背景和文化概况 二 维柯的生平和思想体系 三 维柯的基本美学观点 四 对维柯的评价 第三部分 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 甲 德国古典美学 第十二章 康德 一 康德的哲学思想体系 二《判断力批判》 三 结束语 第十三章 歌德 歌德的时代和他早年的文化教养 结束语 第十四章 席勒 一 《论美书简》和《审美教育书简》 二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三 结束语 第十五章 黑格尔 一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它与过去哲学传统的关系以及它的内在矛盾 二 黑格尔美学的几个基本观点 结束语 乙 其他流派 第十六章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上) 文化历史背景 别林斯基 第十七章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下) 车尔尼雪夫斯基 第十八章 “审美的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费肖尔、立普斯、谷鲁斯、弗农·李和巴希 一 移情说的先驱:费肖尔父子 二 立普斯 三 谷鲁斯 四 弗农·李 五 巴希 六 结束语 第十九章 克罗齐 一 克罗齐的哲学体系 二 克罗齐的基本美学观点 三 结束语 丙 结束语 第二十章 关手四个关键性问题的历史小结 一 美的本质问题 二 形象思维:从认识角度和实践角度来看 三 典型人物性格1了 四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附录:简要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