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概念化到审议--课程政策过程研究/课程政策与课程史研究丛书

从概念化到审议--课程政策过程研究/课程政策与课程史研究丛书

  • 字数: 260
  • 出版社: 山东教育
  • 作者: 屠莉娅|总主编:刘正伟
  • 商品条码: 97875328748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2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屠莉娅,1981年生,现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国际课程促进会会员。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课程研究国际化研究中心(CSICS)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政策与政治学、比较课程、课程教学变革与课程文化伦理等。已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合作出版译著2部。
目录
总序 引论 课程政策过程: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第一节 聚焦课程政策过程:弥补理论与实践的空缺 第二节 探究课程政策过程:政策的视角和课程的视角 一、从政策研究的维度探究课程政策过程 二、从课程研究的维度探究课程政策过程 第三节 构建课程政策过程:一种观念与思路的确立 一、关键概念的意义重构 二、研究视角的重新审视 第一章 课程政策过程:一般形态与特征 第一节 课程政策的概念化:政策启动的阶段 一、课程政策概念化:一般的逻辑程序 二、课程政策概念化:一般的组织运作形态 三、课程政策概念化:一般的权力关系特征 第二节 课程政策的审议:政策确立的过程 一、课程政策的审议:一般的逻辑程序 二、课程政策的审议:一般的组织运作形态 三、课程政策的审议:一般的权力关系特征 第三节 课程政策的实施与评价:政策实践的过程 一、课程政策的实施与评价:一般的逻辑程序 二、课程政策的实施与评价:一般的组织运作形态 三、课程政策的实施与评价:一般的权力关系特征 第二章 课程政策过程的时空情境:中国的课程政策生态 第一节 新经济生态与课程政策的新要素 一、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与课程政策的主体性和公共性 二、新知识经济形态与课程政策的新能力观 第二节 政治生态转型中的课程政策新取向 一、政治体制改革与课程政策的权力结构变迁 二、新旧政治文化的拉锯与课程政策文化的挑战 第三节 社会生态变迁与课程政策的新价值 一、三元社会结构的建构与课程政策的价值定位 二、社会心理的变迁与课程政策的新价值选择 第四节 演进中的教育生态与课程政策的变革 一、教育变革的话语场景与新课程政策的孕育 二、课程改革的历时演进与课程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章 课程政策的概念化:中国经验与特征 第一节 课程政策概念化过程的中国经验 一、课程政策问题的察觉 二、课程政策问题的界定与陈述 三、政府课程政策议程的确立 第二节 课程政策概念化过程的中国特征 一、概念化过程中的党政联合 二、概念化过程中的政府主导 三、概念化过程中的“政策之窗” 四、概念化过程中的“中国式”意见表达 第三节 我国课程概念化过程的起点缺陷 一、问题识别机构和渠道匮乏 二、权力共享意识和机制缺失 第四章 课程政策的审议:中国经验与特征 第一节 课程政策审议过程的中国经验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形成 二、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研发过程 第二节 课程政策审议过程的中国特征 一、“民主协商、科学决策”的政治诉求 二、强有力的政府战略支持和行政推力 三、法定权威与专业权威的联合效应 第三节 我国课程政策审议过程的现实问题 一、临时性审议团队的先天缺陷 二、审议过程中制度性规范的缺失 三、缺乏联结政策与行动的实践构想 四、政策审议形式与渠道的有限性 第五章 课程政策的实施与评价:中国经验与特征 第一节 课程政策实施与评价的中国经验 一、课程政策的实施过程 二、课程政策的评价活动 第二节 课程政策实施与评价的中国特征 一、多元政策手段的运用 二、地方自治空间的扩张 三、政策在实践中的生成 第三节 我国课程政策实施与评价的现实问题 一、课程政策实施过程的现实问题 二、课程政策评价活动的现实问题 第六章 意义的建构:课程政策过程的再理解 第一节 课程政策过程的理论建构:多维的视角 一、课程政策过程:一个不断情境化的过程 二、课程政策过程:一个赋权增能的过程 三、课程政策过程:一个话语斗争的过程 第二节 课程政策过程的实践优化:可能的未来 一、从基础的政策研究到全面的理论建设 二、主体的权力意识自觉和工作制度保障 三、从针锋相对到理性而健康的专业对话 四、政策运作中公共媒介的社会舆论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