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增长转型与中国比较优势动态化研究(精)

增长转型与中国比较优势动态化研究(精)

  • 字数: 534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杨先明//黄宁//赵果庆//吴明
  • 商品条码: 97875097722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07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吴明,1971年生,河南驻马店人,经济学博士,2003年进入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组织理论、国际经济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测度”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黄宁,1976年生,云南建水人,经济学博士;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副教授,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与区域发展问题。 赵果庆,男,1964年出生,白族,云南鹤庆人,2004年获云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为云南省首位自己培养的经济学博士,2004至2006年为南开大学博士后,2006至2008年任南开大学副研究员,现为云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云南省数量经济方向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国际直接投资、产业集聚与动态经济研究。先后在国家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篇,《管理世界》2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数量经济技术研究》、《财贸经济》、《中国软科学》、《统计研究》和《经济管理》各一篇,IE索引一篇。完成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项目(2005037153),目前主持南开大学“985T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985TNC20070102)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XJL015)研究。 杨先明,1953年生,浙江宁波人,先后毕业于云南大学、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兴趣为经济发展理论,国际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与 人文社科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独撰和合作完成学术著作六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后发优势与技术赶超 第二节 比较优势来源与动态化 第三节 经济增长转型与中国比较优势动态化 第四节 结论 第二章 比较优势动态化理论 第一节 比较优势动态化 第二节 比较优势动态化能力 第三节 结论 第三章 我国比较优势动态化:趋势、挑战与路径 第一节 我国比较优势动态化趋势 第二节 我国比较优势动态化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比较优势动态化的基本途径 第四节 结论 第四章 我国比较优势动态化中的资源制约问题 第一节 资源比较优势的神话结束 第二节 相关文献回顾 第三节 资源约束与中国增长阻力实证分析 第四节 资源约束与各区域的增长阻力分析 第五节 资源型经济转型与比较优势动态化路径选择 第六节 结论 第五章 要素替代、技术进步与中国比较优势动态化 第一节 文献回顾 第二节 要素替代与比较优势动态化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比较优势动态化 第四节 实证检验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与中国比较优势动态化 第一节 技术创新与比较优势动态化路径 第二节 创新能力构建 第三节 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差异评价 第四节 区域创新体系差异的薄弱环节与发展重点 第五节 结论 第七章 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与我国比较优势动态化研究 第一节 被忽略的比较优势来源 第二节 基于人力资本的动态比较优势增进——文献综述 第三节 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影响比较优势增进的传导机制 第四节 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与我国比较优势动态化:基于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第五节 从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中获取比较优势 第六节 结论 第八章 产业集聚与我国比较优势动态化 第一节 产业集聚与比较优势动态化 第二节 我国产业空间相关性与集聚分布 第三节 我国产业集聚的增长效应 第四节 我国产业集聚的比较优势动态化效应 第五节 结论与含义 第九章 本地市场效应、产业空间效率与我国比较优势动态化 第一节 比较优势的新源泉——本地市场效应 第二节 本地市场效应与比较优势动态化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本地市场效应与比较优势动态化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十章 市场一体化与我国比较优势动态化问题 第一节 市场一体化与比较优势的来源 第二节 市场一体化及本地市场效应测算 第三节 我国市场一体化及本地市场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以市场一体化推动比较优势动态化的思路 第五节 结论 第十一章 进出口贸易互动发展与我国比较优势动态化 第一节 “新重商主义”的终结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进出口贸易与比较优势动态化机制研究 第四节 中国进出口贸易互动发展的比较优势动态效应 第五节 结论 第十二章 国际分割生产条件下的我国动态比较优势实现问题 第一节 我国比较优势真实实现程度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实证研究 第二节 我国产业空间相关性与集聚分布 第三节 我国产业集聚的增长效应 第四节 我国产业集聚的比较优势动态化效应 第五节 结论与含义 第九章 本地市场效应、产业空间效率与我国比较优势动态化 第一节 比较优势的新源泉——本地市场效应 第二节 本地市场效应与比较优势动态化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本地市场效应与比较优势动态化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十章 市场一体化与我国比较优势动态化问题 第一节 市场一体化与比较优势的来源 第二节 市场一体化及本地市场效应测算 第三节 我国市场一体化及本地市场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以市场一体化推动比较优势动态化的思路 第五节 结论 第十一章 进出口贸易互动发展与我国比较优势动态化 第一节 “新重商主义”的终结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进出口贸易与比较优势动态化机制研究 第四节 中国进出口贸易互动发展的比较优势动态效应 第五节 结论 第十二章 国际分割生产条件下的我国动态比较优势实现问题 第一节 我国比较优势真实实现程度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实证研究 第四节 国际分割条件下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化路径 第五节 结论 第十三章 全球价值链升级、比较优势动态化与中国位置 第一节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比较优势动态化 第二节 全球价值链升级与比较优势动态化的关系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升级与比较优势动态化耦合的测度 第四节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第五节 结论 第十四章 国家能力与我国比较优势动态化 第一节 吸收能力为什么是比较优势动态化的基础 第二节 吸收能力理论 第三节 从吸收能力到国家能力——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化的选择 第四节 基于能力结构发展的比较优势动态化案例——中国FDI吸收能力、外资与贸易发展 第五节 我国如何构建基于国家能力的动态化比较优势 第六节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