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美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荒野意象

美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荒野意象

  • 字数: 224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南方|
  • 商品条码: 97875227314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1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荒野隐喻不仅贯穿了美 国最初殖民和独立战争时期 ,在其后的西进运动、农业 化向工业化转型,世界大战 等现代化及城市化进程的酝 酿,起步、发展、成熟等各 个时期,同样意义重大。荒 野意象的演化与美国文学的 现代化进程以及美国生态意 识发生发展有着深刻而复杂 的关联性。本书旨在对荒野 意象这一概念隐喻进行溯源 梳理的基础上,以美国现代 化进程的酝酿、起步发展、 成熟和过渡时期为研究区间 ,着重阅读、梳理17世纪殖 民主义时期到20世纪末期的 美国文学作家作品,对美国 现代化进程中不同时期思想 、文化背景之下荒野意象的 刻画和演变进行综观和探究 分析,以生态主义批评和空 间地理学为研究切入点,引 入社会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 ,阐述美国文学现代化进程 中各个时期荒野意象的空间 意义与艺术特征,提炼这一 概念隐喻的不同内涵,寻找 并勾勒背后折射出的美国文 学传统演变轨迹、特殊的艺 术本质和特色,产生、存在 与发展的必然性,预见其可 能的前景,重新审视美国西 部这片土地上人类与自然的 关系史。
作者简介
南方,现任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斯特灵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河北师范大学翻译与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分会常务理事、京津冀MTI联盟副理事长、全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常务理事、河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省外语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河北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译审专家;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应急语言专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其他省级社科和教改项目多项,在研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河北省2021年度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国家级一流课程”英美诗歌欣赏”主讲人之一。出版专著1部,译著6部,副主编出版教材3部,在《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荒野的概念溯源 第一节 荒野意象的宗教隐喻 第二节 荒野意象的美国特性 第三节 荒野意象的生态内涵 第二章 美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考据 第一节 美国现代化进程概述 第二节 美国荒野文学的衍生和发展历程 第三章 美国现代化酝酿时期的“神性荒野” 第一节 美国现代化酝酿时期的荒野空间意义 第二节 布雷兹特里特:荒野中的缪斯 第四章 美国现代化起步期的荒野浪漫化建构 第一节 “诗化”原生荒野 第二节 霍桑虚实相间的道德荒野 第三节 惠特曼和红杉树:荒野中的文明化身 第五章 美国现代化转型发展期的“混融荒野”与身体拓荒 第一节 “混融荒野”中的疏离与抗争 第二节 地方感的重构 第六章 美国现代化成熟时期的工业拓荒与荒野警示 第一节 杰弗斯与“非人类主义”预警 第二节 卡森与荒野警示 第三节 福克纳的荒野情结 第七章 美国后现代化时期的“符号荒野”与精神拓荒 第一节 荒野异质空间 第二节 西部荒野神话的重构与复写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