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安全韧性城市评价与政府治理研究

安全韧性城市评价与政府治理研究

  • 字数: 31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刘泽照//马瑞|
  • 商品条码: 97875227312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6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当代城市面临的 复合型风险及防灾、减灾、 救灾为背景,探讨安全韧性 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经验 启示、发展演进及评价。在 此基础上构建系统评价框架 ,以江苏省域城市为例,应 用量化分析方法评测韧性发 展水平并结合安全韧性城市 建设的前沿技术及国内外实 践,提出了综合性的城市治 理思路。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应 急管理、公共政策等相关领 域的政府部门实务人员、科 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及其 他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刘泽照,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现任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兼陕西省应急管理学会理事、江苏省领导学会理事等。近年来在《中国行政管理》、《中国应急管理科学》、《中国安全生产》、Policy & Politics,Journal of Disaster Science and Resilience、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要从事中外应急管理、韧性治理及公共安全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规划、陕西省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联重大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研究、江苏省应用精品工程项目、徐州市社科基金等各级别课题十余项,参编专著2部,部分研究成果及政策建议获教育部社科司、陕西省政法委、江苏省社科联学术大会(2020、2021)等有关部门表彰或采用。 马瑞,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国内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 二 城市各类灾害多发频发并发 三 安全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理念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 基本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技术路线与研究框架 一 研究技术路线 二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安全韧性城市理论与国内外实践 第一节 韧性理论概述 一 多学科研究视野的韧性概念 二 城市发展的韧性理念 第二节 城市减灾研究视角与特征 一 安全韧性城市界定 二 安全韧性城市研究的灾害视角 三 安全韧性城市特征及构成要素 第三节 国外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实践 一 美国纽约与波士顿 二 英国伦敦 三 日本京都 四 加拿大温哥华 五 荷兰鹿特丹 六 小结 第四节 国内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实践 一 北京 二 上海 三 黄石与德阳 四 西安与成都 五 雄安新区 六 小结 第三章 安全韧性城市综合评价体系与方法 第一节 评价体系概述 一 评价内涵与本质 二 安全韧性城市综合评价意义及指向 三 安全韧性城市评价维度 第二节 国外主要评价框架、模型及应用 一 国外评价方法特征 二 主要评价框架及模型 第三节 中国安全韧性城市评价研究概况 一 减灾导向的城市安全韧性评价 二 广东省应用实践 三 安全韧性城市评价规范 第四章 减灾视域下安全韧性城市综合评价体系 第一节 “脆弱性-韧性”框架及应用 一 脆弱性-韧性评价视角 二 减灾视域城市安全“脆弱性-韧性”评价 第二节 安全韧性城市综合评价指标 一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二 指标体系框架结构 三 评价指标筛选 四 评价指标内容简释 第三节 评价指标权重及计算方法 一 指标确权的一般方法 二 层次分析法确权准则层 三 全局熵值法确权指标层 四 组合权重及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江苏省安全韧性城市系统评价应用 第一节 江苏省韧性城市建设实践 一 江苏省省情及韧性建设总体规划 二 江苏省部分城市韧性建设规划 第二节 江苏省安全韧性城市综合评价 一 基本数据来源 二 区域总体态势评价 三 城市分类安全韧性分析 第三节 江苏省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展望 一 研究基本结论 二 宏观政策建议 第六章 安全韧性城市应用前沿与技术平台 第一节 城市安全韧性综合集成技术 一 数据收集与共享 二 高性能云计算能力 三 城市尺度灾变模型构建 四 应急减灾卫星系统 第二节 城市灾害监测与管理平台 一 全球灾害数据平台 二 数字孪生大屏可视化应急决策系统 第三节 典型城市应用规划及方案简介 一 阿里云“城市大脑”数字方案 二 鹏城智能体城市安全发展方案 三 北京副中心数字标杆城市规划 第七章 安全韧性城市治理与政府能力建设新视域 第一节 复合型风险与韧性治理 一 复合型风险及其演进 二 韧性治理:复合型灾害应对新要求 第二节 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三维系统 一 技术维度:“平台搭建-信息共享-多体联合”支撑 二 时间维度:“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恢复”机制 三 层级维度:“宏观设计-中观评估-微观示范”架构 第三节 安全韧性城市高质量发展与愿景 一 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多元融合 二 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前瞻性规划 三 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制度保障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 基本结论 二 研究内容小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一 城市安全韧性指标研究统计表(部分) 附录二 安全韧性城市系统评价专家咨询表 附录三 安全韧性城市系统评价重要程度调查 附录四 江苏省安全韧性城市指标数据及无纲化处理(2014-2020年) 附录五 全局熵值法确权计算汇总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