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环境司法制度研究

环境司法制度研究

  • 字数: 322
  • 出版社: 法律
  • 作者: 陈学敏
  • 商品条码: 9787519785529
  • 版次: 1
  • 页数: 326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历经十余年“从下到上、由点及面”的不懈探索,我国已形成独具特色的环境司法制度。专门化环境审判机构分布于四级法院,培养了一批环境法官,在传统环境侵权诉讼、环境行政诉讼、环境刑事诉讼之外,出现了环境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诉讼等新型诉讼;从环境案件立案到审理再到执行积累了一定经验;环境法律援助、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和环境司法ADR等辅助制度也崭露头角,人民法院审理环境资源案件的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推进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新任务,人民法院应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绿色法治理念,明确环境司法制度定分止争的首要价值,重视发挥环境司法制度延伸性功能;坚持宪法法律确定的司法权力运行基本结构和秩序,通过“改变传统司法体制,探寻跨行政区划环境司法管辖,提高环境司法能力和建立环境预防诉讼机制”来构建公正的环境司法制度;并从“规范环境司法程序、优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改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完善环境司法辅助制度”等维度实现规范的环境司法运作。
作者简介
陈学敏,河南信阳人,郑州大学文学学士(2001),武汉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2004)、博士(2013),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后(2018年3月出站)。曾在武汉中基层法院工作近十载,现为天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环境法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兼任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环境法基本理论、环境司法等。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现代环境司法制度的考察 第一节 现代环境司法制度的概念    一、司法的演变与发展    二、环境司法制度的内涵 第二节 现代环境司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现代国际环境司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我国现代环境司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现代环境司法制度的构成    一、环境司法体制    二、环境法官制度    三、环境司法程序    四、环境司法辅助制度 小 结  第二章 我国环境司法制度的新发展 第一节 环境司法专门化制度    一、我国环境司法专门化基本概况    二、对我国环境司法专门化的评析  第二节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一、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其评析    二、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运行概况及其评析 第三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    一、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相关规定及其评析    二、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司法运行概况及其评析 小 结  第三章 我国环境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我国环境司法现状及其反思    一、我国环境司法现状    二、对我国环境司法现状的反思    三、我国环境司法现状对环境纠纷解决路径的影响 第二节 我国环境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传统司法体制难以回应环境案件的特殊性    二、环境法官专业性需进一步强化    三、环境司法程序不健全 第三节 我国环境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的再思考    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环境司法制度的影响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环境司法制度的影响    三、环境司法制度功能对环境司法制度的影响    四、环境司法辅助制度对环境司法制度的影响 小 结  第四章 国外环境司法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国外环境司法专门化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外环境司法专门化概况    二、国外环境司法专门化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节 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概况    二、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 国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外生态环境损害的内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见表29)    二、国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见表30) 小 结  第五章 我国环境司法制度的改革路径 第一节 形成科学的环境司法理念    一、转变司法理念    二、明确环境司法制度的首要价值    三、重视发挥环境司法制度的延伸性功能 第二节 构建公正的环境司法制度    一、建立适应环境案件特殊性的司法体制    二、促进环境司法能力的提高    三、建立环境预防诉讼机制 第三节 实行规范的环境司法运作    一、规范环境司法程序    二、优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三、改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四、完善环境司法辅助制度 小 结  结 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