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唐代的儒学与文学(全二册)(精)

唐代的儒学与文学(全二册)(精)

  • 字数: 66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刘顺|责编:林玉萍
  • 商品条码: 978710116019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839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唐代前期的儒学以《五 经正义》的修订为其最高成 就,传统的义疏学自此而衰 。为李唐提供合法性论证、 构建国家治理的观念与制度 、营造政治文化并回应具体 的政治诉求,成为唐初儒学 最为核心的问题,礼乐则为 重点领域。与之相应,儒家 文论主张比德连类、物先感 随的基本观念亦得以延续。 儒学、政治、文学的互动, 既催生了新的文学体式,文 学也在回应儒学与政治的同 时,因语言学条件及自身的 书写传统而呈现出相应的独 立品格。本书着重讨论初唐 至中晚唐各个时期儒学与文 学之间的联系和特点,将之 置于时代社会政治背景下, 对唐代儒学的历史样态、功 能与地位进行重新考量与定 位,反思“儒学与文学”研究 的既有范式,探究以儒学之 核心概念为考察视角的可能 ,考察思想与文学技法的内 在关联。
目录
上册 序 导言 第一章 认同的构建与唐初的儒学及文学(武德、贞观时期) 第一节 历命在唐:唐初的合法性论证 一 “李氏当王”:合法性论证之一 二 “历数在唐”:合法性论证之二 三 柱下陇西之流:合法性论证之三 四 戡黎升隔:合法性论证之四 五 太平天子:合法性论证之五 结语 第二节 构建共同体:唐初的尧舜记忆 一 中古前期的言说传统 二 王化无外:重建胡汉关系的尝试 三 以德化民:“诸夏”自我认同的构建 第三节 唐初的经学统一 一 南北对立时期的经学交流 二 杨隋时期的经学统一 三 贞观时期的版本正定 四 五经义疏的统一 五 五经音读的统一 六 官学影响的提升 结语 第四节 孔颖达的“情”论、“象”论与“声”论 一 “情志一也”与“感以为体” 二 “易者象也”与“以有教有” 三 声音之道与政通 结语 第五节 唐初的教育与科举:儒学传播的制度路径 一 儒学制度化的功能与意义 二 官学系统的建立及其影响 三 科举的演进与儒学传播 余论 第六节 唐初史臣文论的南朝批评及其对诗歌体式的要求 一 史臣文论的“南朝批评” 二 构建典范:史臣文论对诗歌体式的要求 三 史臣的诗歌创作与文学中的“南朝”主题 结语 第七节 回归传统与开启新局:武德、贞观时期的文坛 一 天人之际与“文史”传统的回归 二 文质彬彬:大一统时代的文学 三 “情志一也”与“兴必取象”:另启新局的可能与途径 结语 第二章 政局变动中的儒学与文学(高宗至睿宗时期) 第一节 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古典”与“当世”之争 …… 第三章 高峰与危机:玄宗至代宗时期的儒学与文学 下册 第四章 危机应对与儒学转型:德宗至文宗时期的儒学与文学 第五章 中晚唐的文学与儒学转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