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会计 出纳 做账 纳税财务分析岗位实战(第2版)
字数: 758
出版社: 人民邮电
作者: 平准
商品条码: 9787115633262
版次: 2
开本: 16开
页数: 512
出版年份: 2024
印次: 1
定价:
¥1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本书从会计与做账、出纳、纳税和财务分析等不同维度介绍了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了全面、深入、详尽的讲解。 本书按照会计理论基础和出纳工作的基本要求以及税收优惠、纳税申报和财务报表解读等方面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和总结;针对复杂笼统的专业表述,本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讲解,在加深读者对各难点理解的同时,力求多角度全方位提升读者的业务分析能力和实务操作水平。 本书可以作为初入职场的会计新人了解会计与做账、出纳、纳税、财务分析工作的基础知识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会计主管把握财会工作关键要点的指导用书。
作者简介
平准,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百德财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现担任多家公司财务顾问。曾就职于北京中和正信会计师事务所,先后从事会计报表审计、税务筹划、管理咨询等工作。
目录
第 一篇 会计与做账 第 1章 初识会计——会计与会计人员 1.1 会计到底是什么 1 1.1.1 会计其实不复杂 1 1.1.2 会计的职能 2 1.1.3 会计职能的表现 3 1.2 会计职业的现状 4 1.2.1 认识会计职业 4 1.2.2 会计人员的职业选择 4 1.3 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5 1.3.1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5 1.3.2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6 第 2章 会计初印象——会计基础理论 2.1 会计基本假设 8 2.1.1 空间范围——会计主体 8 2.1.2 时间范围——持续经营 8 2.1.3 任务分期——会计分期 8 2.1.4 必要手段——货币计量 8 2.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9 2.3 会计要素 10 2.3.1 资产 11 2.3.2 负债 11 2.3.3 所有者权益 12 2.3.4 收入 13 2.3.5 费用 14 2.3.6 利润 14 2.4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15 2.4.1 会计科目 15 2.4.2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5 2.4.3 会计科目的层级 15 2.4.4 会计账户 16 2.4.5 会计账户的结构 16 2.5 会计记账方法 16 2.5.1 会计恒等式 17 2.5.2 复式记账法 17 2.5.3 会计分录 18 2.5.4 借贷记账法下的平衡关系 18 2.6 我国会计法律法规 19 2.6.1 《会计法》 19 2.6.2 企业会计准则 19 第3章 会计平时做什么——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3.1 认识会计凭证 21 3.1.1 会计凭证的概念 21 3.1.2 会计凭证的作用 21 3.1.3 常见会计凭证的格式 22 3.1.4 会计凭证的传递 26 3.1.5 会计凭证的保管 26 3.2 原始凭证——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27 3.2.1 原始凭证的概念 27 3.2.2 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 27 3.3 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27 3.3.1 记账凭证的定义 27 3.3.2 记账凭证的种类 27 3.3.3 如何填制记账凭证 28 3.3.4 记账凭证的审核 29 3.4 会计账簿 29 3.4.1 会计账簿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29 3.4.2 会计账簿的分类 29 3.4.3 设置和登记账簿的作用 33 3.4.4 启用账簿 34 3.4.5 登记账簿时应注意的问题 34 3.4.6 错账更正方法 35 第4章 会计核算——货币资金 4.1 库存现金 37 4.1.1 可用现金支付的款项 37 4.1.2 库存现金的相关会计处理 38 4.2 银行存款 39 4.2.1 银行存款概述 39 4.2.2 存款与取款 39 4.2.3 未达账项 39 4.3 其他货币资金 41 4.3.1 科目与账户的设置 41 4.3.2 其他货币资金的会计核算 41 第5章 会计核算——应收款项与预付款项 5.1 应收票据 43 5.1.1 什么是应收票据? 43 5.1.2 应收票据的会计核算 43 5.2 应收账款 45 5.2.1 什么是应收账款 45 5.2.2 折扣类型 45 5.2.3 做好应收账款管理 45 5.3 预付账款 46 5.4 其他应收款 46 5.4.1 其他应收款概述 46 5.4.2 其他应收款的相关处理 46 5.4.3 有人要出差,来借差旅费 47 5.5 坏账准备 47 5.5.1 确认应收款项减值 48 5.5.2 估计坏账损失 48 5.5.3 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 49 第6章 会计核算——存货 6.1 存货 50 6.1.1 什么是存货 50 6.1.2 存货的确认 50 6.1.3 存货的计价 51 6.2 存货的计价方法 51 6.2.1 取得存货时的初始计量 51 6.2.2 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 53 6.2.3 存货的期末计量 54 6.2.4 存货的其他计价方法 54 6.3 原材料的核算 55 6.3.1 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的核算 55 6.3.2 原材料的日常核算 56 6.3.3 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的核算 56 6.4 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56 6.4.1 包装物的核算 56 6.4.2 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57 6.5 存货盘点的会计处理 58 6.5.1 存货的盘存 58 6.5.2 存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会计核算 58 6.6 跌价准备的处理 59 第7章 会计核算——固定资产 7.1 不可小觑的固定资产 60 7.1.1 什么样的资产才是固定资产 60 7.1.2 固定资产的确认 60 7.1.3 固定资产的分类 61 7.2 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 61 7.2.1 购入固定资产的处理 62 7.2.2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处理 62 7.2.3 接受捐赠取得固定资产的处理 63 7.2.4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处理 64 7.2.5 债务重组取得固定资产的处理 64 7.2.6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固定资产的处理 64 7.3 固定资产折旧 65 7.3.1 了解固定资产折旧 65 7.3.2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66 7.4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 67 7.4.1 处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原则 67 7.4.2 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的处理 68 7.4.3 固定资产改扩建支出的处理 69 7.5 固定资产处置 70 7.5.1 固定资产处置的确定及计量 70 7.5.2 出售固定资产的处理 71 7.5.3 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理 71 7.5.4 盘点固定资产的处理 72 7.5.5 固定资产减值的处理 72 7.5.6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的处理 72 第8章 会计核算——金融资产 8.1 金融资产 74 8.1.1 金融资产的两种类型 74 8.1.2 企业为了近期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处理 75 8.2 其他债权投资 75 8.2.1 会计科目的变化 75 8.2.2 财务报表项目的变化 75 8.3 投资方略,借水行舟 76 8.3.1 满足三个条件即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76 8.3.2 如何处理到期投资 78 8.4 长期股权投资 78 8.4.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78 8.4.2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79 8.4.3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相互转换 81 8.4.4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82 第9章 会计核算——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9.1 无形资产概述 83 9.1.1 无形资产的特征 83 9.1.2 无形资产确认条件 83 9.1.3 哪些资产属于无形资产 83 9.2 无形资产的处理 84 9.2.1 无形资产的取得 84 9.2.2 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处理 84 9.2.3 无形资产的摊销 84 9.2.4 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 85 9.2.5 无形资产的披露 86 9.3 其他资产项目——长期待摊费用 86 第 10章 会计核算——流动负债 10.1 负债 88 10.1.1 负债的概念及特征 88 10.1.2 确认负债的条件 88 10.1.3 负债的分类 88 10.2 短期借款 89 10.2.1 借入短期借款 89 10.2.2 确认短期借款利息 89 10.2.3 归还短期借款 89 10.3 应付票据 89 10.3.1 认识应付票据 89 10.3.2 应付票据的会计核算 90 10.4 应付账款 90 10.4.1 认识应付账款 90 10.4.2 应付账款的会计核算 90 10.5 应付职工薪酬 91 10.5.1 认识职工薪酬 91 10.5.2 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91 10.6 应交税费 95 10.6.1 应交增值税 95 10.6.2 应交消费税 97 10.6.3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97 10.6.4 应交教育费附加 98 第 11章 会计核算——非流动负债 11.1 长期借款 99 11.1.1 认识长期借款 99 11.1.2 长期借款的会计核算 99 11.2 债券 101 11.2.1 债券的会计核算 101 11.2.2 怎样核算可转换公司债券 103 第 12章 会计核算——所有者权益 12.1 所有者权益 104 12.1.1 认识所有者权益 104 12.1.2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 104 12.2 实收资本 105 12.2.1 实收资本的会计核算 105 12.2.2 实收资本的变化 106 12.3 资本公积 106 12.3.1 资本溢价和股本溢价的核算 106 12.3.2 其他资本公积的核算 107 12.3.3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107 12.4 其他综合收益 108 第 13章 会计核算——收入、费用、利润和所得税 13.1 收入概述 109 13.1.1 认识收入 109 13.1.2 收入的种类 109 13.1.3 收入的确认条件 110 13.2 收入的会计核算 111 13.2.1 科目设置 111 13.2.2 一般销售业务的会计核算 112 13.2.3 分期收款销售业务的会计核算 112 13.2.4 委托代销商品业务的会计核算 113 13.2.5 受托代销商品业务的会计核算 113 13.2.6 销货退回的会计核算 113 13.2.7 其他业务收支的会计核算 114 13.3 产品成本的会计核算 114 13.3.1 产品成本包括的项目 114 13.3.2 产品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及一般程序 115 13.3.3 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116 13.3.4 产品成本计算的三大方法 118 13.4 期间费用的会计核算 120 13.4.1 管理费用 120 13.4.2 销售费用 120 13.4.3 财务费用 120 13.5 利润的会计核算 121 13.5.1 利润的形成 121 13.5.2 营业外收支 121 13.5.3 政府补助 122 13.5.4 本年利润 123 13.6 所得税 124 13.6.1 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 差异 124 13.6.2 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124 13.7 利润分配和盈余公积 125 13.7.1 利润分配 125 13.7.2 盈余公积 125 第 14章 财务会计报告 14.1 读懂财务会计报告 126 14.1.1 什么是财务会计报告 126 14.1.2 财务报表:经营活动的窗口 127 14.1.3 财务报表的分类标准 127 14.1.4 财务报表相关内容 127 14.2 资产负债表 129 14.2.1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129 14.2.2 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式及内容 129 14.2.3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130 14.2.4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32 14.2.5 资产负债表的填列说明 133 14.2.6 如何通过资产负债表看企业的竞争力 135 14.3 利润表 140 14.3.1 利润表的概念及作用 140 14.3.2 利润表的构成 140 14.3.3 利润表的编制及填列说明 141 14.3.4 利润表编制示例 143 14.4 现金流量表 145 14.4.1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及作用 145 14.4.2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146 14.4.3 现金流量表的填列说明 147 14.4.4 现金流量表编制示例 149 14.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53 14.5.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概述 153 14.5.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填列说明 155 14.5.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编制示例 156 第二篇 出纳 第 15章 出纳的基本功——了解出纳工作 15.1 出纳概述 159 15.1.1 出纳的含义 159 15.1.2 出纳工作的特点 160 15.1.3 出纳工作的职能 160 15.1.4 出纳工作的内容 161 15.2 出纳人员的职责、权利以及出纳与会计的 联系与区别 163 15.2.1 出纳人员的职责 163 15.2.2 出纳人员的权利 164 15.2.3 出纳和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164 15.3 出纳工作的相关规定 165 15.3.1 出纳机构应如何设置 165 15.3.2 出纳人员的配备 165 15.3.3 出纳工作分工 165 15.3.4 出纳工作的回避制度 165 15.3.5 出纳工作流程 166 第 16章 出纳的基本功——掌握必备的业务 技能 16.1 出纳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68 16.2 出纳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 169 16.2.1 点钞 169 16.2.2 识别假币 170 16.2.3 残币处理 173 16.2.4 规范书写 174 16.2.5 保管重要物品 176 第 17章 出纳工作的内容——现金管理 17.1 出纳涉及的现金事项 178 17.1.1 现金的定义 178 17.1.2 提取现金 178 17.1.3 支付现金 179 17.1.4 送存现金 181 17.1.5 备用金的管理 183 17.2 现金出纳凭证 183 17.2.1 现金出纳凭证含义及分类 183 17.2.2 怎么填制现金出纳凭证 184 17.2.3 现金出纳凭证编制示例 184 17.3 现金收支的核算 186 17.3.1 现金核算的内容 186 17.3.2 现金收入业务 186 17.3.3 现金支付业务 187 17.3.4 清查现金 188 17.4 现金的管理 188 17.4.1 现金管理的原则 188 17.4.2 现金管理的内容 190 17.4.3 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 193 17.4.4 建立完备的现金管理制度 194 第 18章 出纳工作的内容——银行存款管理 18.1 银行存款 196 18.1.1 银行存款的含义 196 18.1.2 银行存款管理 196 18.1.3 银行存款日记账 196 18.1.4 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制度 197 18.1.5 未达账项 199 18.2 银行账户及印章 201 18.2.1 银行账户概述 201 18.2.2 银行账户管理 201 18.2.3 使用银行账户应注意的内容 202 18.2.4 各类银行账户 203 18.2.5 银行账户变更 205 18.2.6 印章丢失了怎么办 205 18.2.7 如何更换预留印鉴 205 18.3 认识银行贷款 205 18.3.1 申请贷款 206 18.3.2 申办银行贷款的程序 206 18.3.3 认识贷款证 207 18.4 银行存款的会计核算 209 第 19章 出纳工作的内容——外汇管理 19.1 认识外汇 211 19.1.1 外汇的含义 211 19.1.2 汇率 211 19.2 外汇业务会计核算原则及外汇账户 213 19.2.1 外汇业务的会计核算原则 213 19.2.2 开设外汇账户 213 19.2.3 外汇账户的销户 214 19.3 认识外汇业务 214 19.3.1 外汇业务的基本要点 214 19.2 外汇业务的会计核算基本程序 215 19.3.3 外汇核算账户设置 215 19.3.4 外币兑换的核算 216 19.3.5 外币借款业务 216 19.3.6 会计期末外汇账户余额的调整 216 19.3.7 投入外币资本业务 217 第 20章 出纳工作的保障——出纳查错与纠错 20.1 出纳工作中的常见错误 218 20.1.1 错款与失款 218 20.1.2 收款、付款中出现差错的常见原因 219 20.1.3 记账凭证的常见错误及舞弊形式 219 20.1.4 账簿中的常见错误及舞弊形式 220 20.1.5 关于应收账款的常见问题 221 20.1.6 出纳工作易出错的时间 222 20.1.7 会计舞弊 223 20.2 如何纠错 224 20.2.1 错误的防范措施 224 20.2.2 查找错误的方法 225 20.2.3 更正错误的方法 226 20.2.4 查证会计舞弊的措施及计算机舞弊的 防范 227 20.2.5 分析检查账簿的方法 228 20.2.6 查证应收账款舞弊的入手点 229 第 21章 出纳工作的延续——出纳工作交接 21.1 认识出纳工作交接 231 21.1.1 出纳工作交接的定义及要求 231 21.1.2 办理出纳工作交接的原因 231 21.1.3 出纳工作交接的具体内容 232 21.1.4 出纳工作交接的意义 232 21.2 一般交接程序 233 21.2.1 交接前的准备 233 21.2.2 交接时的操作 233 21.2.3 移交清册 234 21.2.4 出纳交接的有关事宜 234 21.2.5 移交表 234 第三篇 纳税 第 22章 税法的基础知识 22.1 从纳税说起 238 22.1.1 认识税收 238 22.1.2 认识税法 238 22.1.3 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239 22.2 解读税法要素 239 22.2.1 什么是税法要素 239 22.2.2 纳税义务人 240 22.2.3 征税对象 240 22.2.4 税目 240 22.2.5 税率 241 22.2.6 纳税环节 241 22.2.7 纳税期限 241 22.2.8 纳税地点 242 22.2.9 减税免税 242 22.3 我国税种概述 242 22.3.1 税种 242 22.3.2 什么叫流转税 243 22.3.3 谁需要缴纳所得税 243 第 23章 增值税 23.1 认识增值税 244 23.1.1 什么情况要交增值税 244 23.1.2 增值税的计税原理 244 23.2 增值税的纳税人 245 23.2.1 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245 23.2.2 增值税纳税人的分类 245 23.3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248 23.3.1 一般征税范围 248 23.3.2 视同销售货物 248 23.3.3 混合销售 249 23.3.4 兼营 249 23.3.5 无须缴纳增值税的事项 249 23.4 增值税税率和征收率 250 23.4.1 增值税税率 250 23.4.2 增值税征收率 251 23.5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 252 23.5.1 免税项目 252 23.5.2 “营改增”相关税收优惠 252 23.6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 255 23.6.1 一般计税方法 255 23.6.2 简易计税方法 255 23.6.3 扣缴计税方法 255 23.7 一般计税方法下应纳增值税的确定 255 23.7.1 销项税额的确定 255 23.7.2 进项税额的确定 258 23.7.3 应纳税额的确定 260 23.8 资管产品的增值税处理 263 23.9 进口货物的增值税 264 23.9.1 进口货物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 计算 264 23.9.2 进口货物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64 23.10 出口货物、劳务和跨境应税行为退(免) 增值税的解读 265 23.10.1 增值税退(免)税基本政策 265 23.10.2 增值税退(免)税的范围及方法 266 23.10.3 增值税出口退税率的确定 267 23.10.4 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 268 23.10.5 增值税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269 23.10.6 增值税免税政策 271 23.10.7 增值税征税政策 273 23.10.8 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274 23.10.9 出口退(免)税企业管理 276 23.11 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277 23.11.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77 23.11.2 纳税期限 278 23.11.3 纳税地点 278 23.11.4 纳税申报资料 279 23.11.5 “营改增”相关税务管理 280 23.12 增值税专用发票 283 23.12.1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 283 23.12.2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代开 287 第 24章 消费税 24.1 认识消费税 288 24.1.1 什么是消费税 288 24.1.2 消费税的特点 288 24.2 消费税的纳税人 289 24.3 消费税税目 289 24.4 消费税的纳税环节 292 24.5 消费税的税率 293 24.6 消费税的计税依据 295 24.6.1 消费税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295 24.6.2 视同销售行为中消费税的确定 295 24.7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处理 296 24.7.1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认定 296 24.7.2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代收代缴消费税的 规定 296 24.7.3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消费税应纳税额的 计算 296 24.7.4 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 计算 297 24.8 进口消费税的计算 297 24.8.1 进口应税消费品的规定 297 24.8.2 进口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98 24.9 消费税的退(免)税 298 24.9.1 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免税政策 298 24.9.2 消费税出口退税政策 298 24.9.3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税率的确定 299 24.9.4 出口退税计算 299 24.10 消费税征收管理 299 24.10.1 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99 24.10.2 消费税的纳税期限 300 24.10.3 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300 24.10.4 消费税税款的报缴方法 300 24.10.5 消费税纳税申报表的样式 301 第 25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25.1 认识城市维护建设税 302 25.1.1 什么是城市维护建设税 302 25.1.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特点 302 25.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302 25.2.1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税范围 302 25.2.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 303 25.3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 303 25.4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和减免税 规定 303 25.4.1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 303 25.4.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减免税规定 304 25.4.3 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04 25.5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管理 304 25.5.1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地点 304 25.5.2 违章处理 304 25.6 认识教育费附加 305 25.6.1 什么是教育费附加 305 25.6.2 教育费附加的计征依据 305 25.6.3 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率 305 25.6.4 教育费附加的减免优惠 305 25.6.5 教育费附加的计算 306 第 26章 企业所得税 26.1 认识企业所得税 307 26.1.1 什么是企业所得税 307 26.1.2 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307 26.2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 308 26.2.1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308 26.2.2 企业所得税征税范围中的“收入” 309 26.2.3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309 26.3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309 26.3.1 应税收入 310 26.3.2 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 311 26.3.3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312 26.3.4 亏损弥补 316 26.4 资产的税务处理 316 26.4.1 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316 26.4.2 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 318 26.4.3 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318 26.4.4 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 319 26.4.5 存货的税务处理 319 26.4.6 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 320 26.4.7 税法规定与会计规定差异的处理 320 26.5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21 26.5.1 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321 26.5.2 境外所得抵扣税额的计算 321 26.5.3 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322 26.6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322 26.6.1 农、林、牧、渔业项目税收优惠 322 26.6.2 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税收优惠 323 26.6.3 节能环保项目税收优惠 323 26.6.4 技术转入所得税收优惠 323 26.6.5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 323 26.6.6 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 324 26.6.7 加计扣除税收优惠 324 26.6.8 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 324 26.6.9 加速折旧税收优惠 324 26.6.10 减计收入税收优惠 325 26.6.11 税额抵免税收优惠 325 26.6.12 民族自治地方税收优惠 325 26.6.13 非居民企业税收优惠 325 26.6.14 有关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的税收优惠 326 26.6.15 有关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所得税优惠 326 26.7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327 26.7.1 纳税地点 327 26.7.2 纳税年度 327 26.7.3 纳税申报 327 26.7.4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样式 328 第 27章 个人所得税 27.1认识个人所得税 330 27.1.1 什么是个人所得税 330 27.1.2 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330 27.2 个人所得税税目 331 27.2.1 工资、薪金所得 331 27.2.2 劳务报酬所得 332 27.2.3 稿酬所得 332 27.2.4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333 27.2.5 经营所得 334 27.2.6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334 27.2.7 财产租赁所得 335 27.2.8 财产转让所得 335 27.2.9 偶然所得 336 27.3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与所得来源地的 确定 336 27.3.1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336 27.3.2 所得来源地的确定 337 27.4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337 27.5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39 27.5.1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339 27.5.2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40 27.5.3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45 27.5.4 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0 27.5.5 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1 27.5.6 稿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1 27.5.7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2 27.5.8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的 计算 352 27.5.9 财产租赁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3 27.5.10 财产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3 27.5.11 偶然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4 27.5.12 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4 27.5.13 一本书的作者为三个人,该如何计算 纳税? 355 27.6 减免税优惠 355 27.6.1 免税项目 355 27.6.2 减税项目 356 27.6.3 暂免征税项目 356 27.6.4 减免税政策的执行 358 27.7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358 27.7.1 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纳税 358 27.7.2 自行申报纳税 359 27.7.3 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 361 27.8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 缴纳 364 27.8.1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一般 规定 364 27.8.2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所得税 税率 365 27.8.3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 计算 365 27.8.4 核定征收 367 27.8.5 税收优惠 368 27.8.6 征收管理 368 27.8.7 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 369 第 28章 房产税 28.1 认识房产税 370 28.1.1 什么是房产税 370 28.1.2 房产税的特点 370 28.2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371 28.2.1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 371 28.2.2 房产税的纳税人 371 28.3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税率、减免税优惠和 计算 371 28.3.1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371 28.3.2 房产税的税率 372 28.3.3 房产税的减免税优惠 372 28.3.4 房产税的计算 373 28.4 房产税的征收管理 373 28.4.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373 28.4.2 纳税期限 374 28.4.3 纳税申报 374 28.4.4 纳税地点 374 28.4.5 房产税纳税申报表的样式 374 第 29章 印花税 29.1 认识印花税 376 29.1.1 什么是印花税 376 29.1.2 印花税的特点 376 29.1.3 印花税票 376 29.2 印花税的征税范围 377 29.2.1 经济合同 377 29.2.2 产权转移书据 378 29.2.3 营业账簿 379 29.2.4 证券交易税目 379 29.2.5 权利、许可证照税目 379 29.3 印花税的纳税人 379 29.4 印花税的计算 380 29.4.1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380 29.4.2 印花税税率 380 29.4.3 印花税的减免优惠 381 29.4.4 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82 29.5 印花税的征收管理 383 29.5.1 纳税方法 383 29.5.2 纳税的责任和义务 384 29.5.3 违章与处罚 384 29.5.4 纳税环节 384 29.5.5 纳税地点 385 29.5.6 印花税纳税申报表的样式 385 第30章 车船税 30.1 认识车船税 387 30.1.1 什么是车船税 387 30.1.2 车船税法出台的意义 387 30.2 车船税的纳税人、征收范围、税率与 税目 388 30.2.1 车船税的纳税人 388 30.2.2 车船税的征收范围 388 30.2.3 车船税的税率与税目 388 30.3 车船税的计算 389 30.3.1 车船税的计税依据 389 30.3.2 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90 30.4 车船税的税收优惠 390 30.5 车船税的征收管理 391 第31章 税收征收管理 31.1 认识税收征收管理 394 31.1.1 什么是税收征收管理 394 31.1.2 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依据 394 31.1.3 税收征收管理的具体内容 394 31.2 税务登记管理 395 31.2.1 什么是税务登记 395 31.2.2 税务登记管理的内容 395 31.2.3 税务登记证件的用途 399 31.2.4 税务登记证件的审验 399 31.3 账簿、凭证管理 400 31.3.1 账簿设立规定 400 31.3.2 记账核算规定 400 31.3.3 账簿保管规定 400 31.3.4 税收证明规定 400 31.3.5 违反账簿、凭证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 401 31.3.6 发票管理规定 401 31.4 纳税申报管理 401 31.4.1 什么是纳税申报 401 31.4.2 纳税申报方式 402 31.4.3 纳税申报的具体要求 403 31.4.4 纳税申报的办理 403 31.5 税务检查 404 31.5.1 什么是税务检查 404 31.5.2 税务检查的内容 404 31.6 法律责任 404 31.6.1 违反税务管理基本规定行为的处罚 404 31.6.2 逃避追缴欠税的法律责任 405 31.6.3 偷税的法律责任 405 31.6.4 抗税的法律责任 405 31.6.5 犯行贿罪的法律责任 406 31.6.6 骗税的法律责任 406 31.6.7 其他法律责任 406 第四篇 财务分析 第32章 认识会计报表 32.1 财务会计报告的含义和内容 407 32.1.1 财务会计报告的含义 407 32.1.2 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407 32.2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408 32.3 会计报表的分类 409 32.4 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 410 32.5 会计报表的作用 410 第33章 财务分析——资产负债表的解读与分析 33.1 认识资产负债表 411 33.1.1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及其提供的信息 411 33.1.2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411 33.1.3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413 33.1.4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415 33.2 认识资产项目 415 33.2.1 资产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415 33.2.2 流动资产的概念及内容 416 33.2.3 非流动资产的概念及内容 419 33.3 认识负债项目 422 33.3.1 负债的概念及特征 422 33.3.2 流动负债 422 33.3.3 非流动负债 424 33.4 认识所有者权益 426 33.5 从资产负债表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 427 33.5.1 怎么分析资产结构 427 33.5.2 企业资产结构类型 427 33.5.3 影响资产结构的因素 428 33.6 资产负债表的局限性 428 第34章 财务分析——利润表的解读与分析 34.1 认识利润表 430 34.1.1 利润表的定义与反映的内容 430 34.1.2 利润表的格式、列报方法及相关指标 430 34.1.3 利润表的作用 433 34.2 认识利润表各构成要素 433 34.2.1 利润表中的收入 433 34.2.2 利润表中的成本费用 434 34.2.3 利润表中的利润 437 34.3 如何分析利润表 437 34.3.1 盈利能力分析 437 34.3.2 盈利结构分析 438 34.3.3 影响企业利润质量的因素 439 34.3.4 利润质量恶化的表现 440 第35章 财务分析——现金流量表的解读与分析 35.1 认识现金流量表 441 35.1.1 什么是现金流量表 441 35.1.2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442 35.1.3 现金流量表的意义 442 35.2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 442 35.2.1 现金的内容 442 35.2.2 现金流量 442 35.2.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43 35.2.4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44 35.2.5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46 35.3 根据现金流量表进行财务状况分析 447 35.4 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的相关指标 448 35.4.1 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 448 35.4.2 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 449 第36章 财务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解读与分析 36.1 认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451 36.1.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 451 36.1.2 所有者权益报表的形式 451 36.1.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作用 451 36.2 如何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452 36.2.1 如何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横向项目 452 36.2.2 如何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纵向项目 456 36.3 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看利润分配 458 36.4 所有者权益结构的影响因素 458 36.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优势与缺陷 459 第37章 财务分析——会计报表附注的解读与分析 37.1 认识会计报表附注 460 37.1.1 会计报表附注的含义与作用 460 37.1.2 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 460 37.2 会计报表附注的结构及其分析的分类 464 37.2.1 会计报表附注的结构 464 37.2.2 会计报表附注分析的分类 464 37.3 与会计报表附注相关的项目 465 37.3.1 会计政策变更 465 37.3.2 或有事项 465 37.3.3 资产负债表日后重要事项 466 37.3.4 关联方及其交易 466 37.3.5 其他重要事项 466 第38章 财务分析——会计报表的基本分析方法 38.1 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 468 38.2 会计报表的分类 468 38.3 财务分析的作用 469 38.4 财务分析的方法 469 38.4.1 比较分析法 469 38.4.2 因素分析法 470 38.4.3 比率分析法 470 38.4.4 趋势分析法 472 38.5 财务分析的四大局限 472 38.6 改进财务分析的措施 473 第39章 财务分析——财务比率分析 39.1 认识财务比率 474 39.2 认识偿债能力 474 39.2.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480 39.2.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483 39.3 认识营运能力 485 39.3.1 全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485 39.3.2 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486 39.3.3 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489 39.3.4 认识总资产周转率 489 39.4 认识盈利能力 490 39.5 认识成长能力 494 第40章 财务分析——财务综合分析 40.1 认识财务比率综合评分法 496 40.2 认识杜邦分析法 497 40.2.1 杜邦分析法下不同主体关注的重点内容 497 40.2.2 杜邦分析图及相关指标分析 497 40.2.3 杜邦分析法的案例 498 40.2.4 杜邦分析法的局限及变形 499 40.3 认识雷达图法 501 40.3.1 雷达图法简介 501 40.3.2 雷达图法的改进 504 第41章 财务分析——识别企业的利润操纵 行为 41.1 认识利润操纵 506 41.1.1 利润操纵的定义 506 41.1.2 利润操纵的动机 506 41.1.3 操纵利润的危害 507 41.2 操纵利润的手法 508 41.2.1 应收账款舞弊 508 41.2.2 其他应收款舞弊 509 41.2.3 金融工具核算舞弊 510 41.2.4 长期股权投资舞弊 510 41.2.5 在建工程舞弊 510 41.2.6 滥用会计政策、估计变更 510 41.2.7 资产减值准备舞弊 511 41.2.8 资产重组舞弊 511 41.3 防止利润被操纵的方法 511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