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乡土与矿山(刘庆邦创作论)

乡土与矿山(刘庆邦创作论)

  • 字数: 192
  • 出版社: 郑州大学
  • 作者: 盖伟|责编:郜静
  • 商品条码: 978756459972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将个人近些年的思 考和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 出来,拟分为八章。 第一章是中原之子刘庆 邦,从刘庆邦的个休生命休 验出发,叙述刘庆邦的成长 历程以及弥坚的亲情、柔软 的乡情和执者的矿井情。第 二章是吹响民间底层生命的 呐,主要是对底层叙事,以 及刘庆邦小说中的底层叙事 进行概述。第三章是底层叙 事下的苦难呈现,从饥饿困 顿的年代、水深火热的矿井 、失士与待业的痛楚、失怙 与被弃少儿的成长叙事等几 个方面展开论述。第四章是 底层叙事下的复杂人性,主 要阐述刘庆邦作品中人性的 美与丑、人性的迷失与回归 以及作者对底层人性之美的 关注与呼唤。第五章是刘庆 邦作品中的欲望叙事,通过 《神木》《哑炮》《红煤》 等具体文本从人类对物质的 欲望、爱的欲望与身份认同 的欲望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六章是刘庆邦的女儿国。 对女性的书写是刘庆邦小说 的一大特色,他为我们展示 了一个全方位的、充满诗性 的女性王国,这部分也是本 书着墨较多的一部分。第七 章是父亲、老者与留守儿童 ,从伟岸与自私的父亲形象 、孤独与被弃的父母、留守 儿童的抚养与教育问题几个 方面展开论述。第八章是刘 庆邦作品的美学风格与生命 力度,从乡村的自然之美、 情感之美和风俗语言之美几 个方面,尽可能全面地展示 了刘庆邦小说的审美追求。
目录
绪论 一、刘庆邦与中原文化 二、刘庆邦作品研究综述 第一章 中原之子刘庆邦 一、黄土地里走出的刘庆邦 二、老父与幼子 三、慈母与孝子 第二章 吹响民间底层生命的唢呐 一、底层及底层叙事 二、刘庆邦小说中的底层叙事 第三章 底层叙事下的苦难呈现 一、饥饿困顿的年代 二、水深火热的矿井 三、失土与待业的痛楚 四、失怙与被弃少儿的成长叙事 第四章 底层叙事下的复杂人性 一、对国民劣根性和乡村固有法则的批判 二、对宿命的书写 三、对“泥性”的书写与批判 四、对底层人性之美的关注与呼唤 第五章 刘庆邦作品中的欲望叙事 一、物质的欲望——评《神木》 二、爱的欲望——评《哑炮》 三、身份认同的欲望——评《红煤》 第六章 刘庆邦的女儿国 一、母爱的撒播与传承 二、执着追求的女性光辉 三、无法言说的少女情怀 四、失怙的少女与弃女 五、温柔宽容的妻子 六、女儿国中的反叛 七、人与城:“保姆系列”的女性书写 八、“后知青时代”矿山女工群芳图 第七章 父亲、老者与留守儿童 一、伟岸与自私的父亲形象 二、孤独与被弃的父母 三、留守儿童的抚养与教育 第八章 刘庆邦创作的美学风格与生命力度 一、对自然之美的发现与赞颂 二、对民俗世象的诗意呈现 三、神秘色彩文化的呈现 四、豫东方言民谣的运用 结语 附录 刘庆邦创作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