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代高等教育对乡村振兴的智力渗透研究

现代高等教育对乡村振兴的智力渗透研究

  • 字数: 291
  • 出版社: 华中师大
  • 作者: 彭拥军|责编:庞丹|总主编:董泽芳
  • 商品条码: 97875769005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9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城市与乡村、工业和农 业要从非均衡发展格局走向 高质量均衡发展,既要确保 城市和工业发展优势,又要 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来促 进农业和农村赶超型发展。 实现农村发展的智力渗透, 一方面需要高等教育为农业 、农村发展和农民转型提供 持续有效的智力支持,另一 方面需要接受过高等教育的 人口以多种形式的智力回流 来促进乡村振兴。鉴于中国 农村发展的复杂性,实现乡 村振兴的智力渗透,既要准 确把握乡村发展共性,又要 充分认识省域、市域、县域 乃至乡镇范围的乡村发展个 性,这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和高等教育智力渗透的重要 路径。
作者简介
彭拥军,男,1969年2月生,湖南宁乡人。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教育与人类行为学院访问学者。主持“从智力输出到智力回流:农村社会流动的社会学思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8项(已结题6项);在《高等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和核心期刊30余篇),出版《精英的合法性危机:高等教育改革的社会学研究》等专著4部,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农村问题研究等论域。
目录
绪论 乡与村的边界:乡村振兴需要绕过的坎 第一节 重拾乡村的文化心理趣味 一、家乡何以为家的礼敬文化 二、家乡何以为家的社会心理 第二节 期待边界跨越的农村与乡村 一、变动不居的农村社会 二、农与乡的隔断与融通 第一章 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现代高等教育对农村基础教育的介入 第一节 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尴尬呼唤现代高等教育的介入 一、分割的城市教育:农村流动儿童不得不面对的教育处境 二、平衡的阶层再生产:优化流动儿童教育处境的社会条件 三、嵌入城市的难题: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困难与纾困 第二节 农村学校的现状呼唤现代高等教育的介入 一、农村学校大量撤并:严格生育政策的伴生性后果 二、资源优化的名义:在试误中前行的农村学校合并 第三节 现代高等教育向农村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的思索 一、寒门新贵:值得研讨的教育社会现象 二、寒门新贵:乡村振兴背后的社会思考 附录 新中国历年新生人口表 第二章 乡村振兴的立命根基:现代高等教育培养现代农民的思考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农民生活现代化 一、高等教育对现代农民生活情趣的涵养 二、高等教育对现代农民职业技能的培植 三、高等教育对现代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农民职业成长 一、高等教育涵养现代农民的职业旨趣 二、高等教育培养现代农民的职业技能 三、高等教育开阔现代农民的职业进境 第三章 确保乡村振兴的品质:现代高等教育对农村发展的渗透 第一节 现代高等教育对农村的智力渗透 一、明晰智力渗透的内容 二、确认智力渗透的方式 三、推拉智力渗透的力量 第二节 现代高等教育在遏制乡村返贫中的作用 一、农村反贫困的软实力 二、农村反贫困的智力依托 三、农村硬实力的智力保障 第三节 现代高等教育对村庄经济精英的引导 一、生产型村庄精英的产生条件 二、生产型村庄精英的塑造方式 三、生产型村庄精英的典型案例——一个具有研发能力的生产型精英团队 第四节 社会服务型村庄精英的高等教育引导 一、见证服务型村庄精英——合轩村的故事 二、剖析服务型村庄精英 第四章 促进乡村政治文明:高等教育与村民自治 第一节 村民自治环境变化的治理呼唤 一、村民自治环境变化期待农村治理环境优化 二、农村生活方式变化催生农村治理 三、农村社会空间变化呼唤新型治理 四、价值与行动方式相倚的治理期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