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乡村振兴学

乡村振兴学

  • 字数: 492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王志章//兰剑//邹宝玲//孙晗霖//王成|责编:李真巧//武广汉
  • 商品条码: 97875228232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8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回应国家战略和学 科发展的要求,在充分借鉴 学界丰富的理论成果的基础 上,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 农业现代化为观照,通过多 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融合,构 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 识体系,回答好中国农村发 展之问,形成系统化的乡村 振兴理论体系和解决方案,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 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 科学做出贡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乡村振兴学建构的时代语境 第二节 扎根中国大地发展交叉学科的现实观照 第三节 乡村振兴学建构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文脉 第一节 中国乡村建设的百年回顾 第二节 新中国乡村建设的政策演进 第三节 新中国乡村建设的空间格局 第三章 中国乡村发展的规律与模式 第一节 中国乡村发展的空间分异规律 第二节 中国乡村发展的系统耦合机制 第三节 中国乡村发展模式 第四章 乡村振兴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乡村振兴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基 第二节 乡村振兴学的中国哲学思想渊源 第三节 乡村振兴学的西方哲学借鉴 第五章 乡村振兴学的逻辑理路与方法论 第一节 乡村振兴学的跨学科特性与机理 第二节 乡村振兴学的理论源泉与理论体系 第三节 乡村振兴学的实践基础与实践品质 第四节 乡村振兴学的跨学科方法论与方法体系 第六章 乡村振兴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节 乡村振兴学的学科范畴与学科设置 第二节 乡村振兴学的学科关联与知识体系 第三节 乡村振兴学的科研体系 第四节 乡村振兴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第五节 乡村振兴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第七章 乡村振兴学的学术体系 第一节 乡村振兴学学术体系的内涵要义及构建基础 第二节 乡村振兴学学术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与框架 第三节 乡村振兴学的学术资源整合 第四节 乡村振兴学学术交流合作 第五节 乡村振兴学的成果分类及推广阵地 第八章 乡村振兴学的话语体系 第一节 乡村振兴学话语体系内涵阐释与核心要素 第二节 乡村振兴学话语体系层次分析 第三节 乡村振兴学话语体系建构的路径 第九章 乡村振兴学的使命担当 第一节 贡献乡村振兴的中国智慧 第二节 再现乡村振兴的中国力量 第三节 提供乡村振兴的中国方案 第四节 乡村振兴学的使命担当 第十章 乡村产业振兴的资源禀赋转化 第一节 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阐释与核心要义 第二节 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撑与要素条件 第三节 乡村产业振兴的资源禀赋转化逻辑与机制 第十一章 乡村人才振兴的资源培育与配置 第一节 乡村人才振兴的丰富内涵与价值意蕴 第二节 乡村人才振兴的力量支撑与要素保障 第三节 乡村实用人才建设的掣肘因素与内生式发展 第四节 乡村人才振兴的长效机制 第十二章 乡村文化振兴的引领机制 第一节 乡村文化振兴的内涵阐释与核心要义 第二节 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蕴与战略地位 第三节 乡村文化振兴引领的多元机制构建 第十三章 乡村组织振兴与治理现代化 第一节 乡村治理的演进脉络、逻辑理路与价值意蕴 第二节 乡村治理体系的内容构成与主体功能定位 第三节 乡村治理的模式嬗变及现代化理念转向 第四节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现实困境 第五节 乡村治理现代化与组织振兴路径 第十四章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第一节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价值意蕴与内在逻辑 第二节 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化与生态产业化 第三节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人居环境保护 第四节 生态宜居与和美乡村建设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